在信中,萧红对萧军说:“你怎么总也不写信呢?我写五次,你才写一次。”
作为鲁迅晚年最得意的两个学生,萧军和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被后人不断研究的两位。同时,因为二人的爱情故事,观众对萧红私生活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其作品的解读,进而有了许鞍华导演的电影《黄金时代》。6月初,三封萧红致萧军书信将首次亮相拍卖场。这些手迹的公开,为还原一个真实的“黄金时代”提供了佐证。
书信手稿出版才有《黄金时代》的诞生
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匡时十周年春拍将于6月6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槌开拍,由萧军后人提供的“萧红致萧军的三封信”将亮相,同时出现的还有一批萧军遗墨及其藏品。据介绍,这些书信手迹能保存到今天实属不易。十年动乱期间,萧军惨遭迫害,幸好他坚强地挨过了这场浩劫。从1978年起,他开始整理和注释了与萧红的通信,并且对每一封信都详细地写出当时的情形。
2011年,在萧军去世23年后,《为了爱的缘故: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终于出版,收录了萧红给萧军的42封书信手稿,作为对萧红一百周年诞辰的纪念,也因此才有了电影《黄金时代》的诞生。
两人通信很多 记录彼此交往和爱情的沉浮
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1931年认识萧军,1932年开始共同生活。1933年,两人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出版。萧红署名悄吟,萧军署名三郎。后因萧红东渡日本求学、萧军去了延安,两人就此分开。萧红1942年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萧军198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1岁。
萧红与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一起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她的《呼兰河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她短暂的生命中所迸发出的光芒着实令人惊叹。每当提起萧红,更多的是扼腕叹息:爱她的人那么多,但她却早早地香消玉殒了,所谓红颜薄命。
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中,对萧红的研究是令很多人头疼的事,一方面,她在1933年至1941年短短八年时间里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另一方面,就如《萧红传》作者季红真发出的感慨,“萧红的思想和才华被人们漠视,私生活却不断被爆炒,以致关于她的生平,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许多资料出入极大,无法考证。而萧军与萧红的交往过程中通信很多,不仅记录下两人的交往与爱情的沉浮,也记述了当时的一些事件。所以,这批书信无论对于研究萧红还是对于研究现代文学史都是十分宝贵的资料。”
拍卖款项将用于文化研究事业
由萧军后人提供、进行拍卖的“萧红致萧军书信”即是这42封通信中的三封,多次被各类“萧红文集”“萧红书简”出版,从收藏意义上可以说是弥足珍贵。
拍卖前夕,萧军之孙萧大忠向北青报记者透露,这批书信是在“文革”返还的大批物资中发现的,祖父觉得特珍贵所以才给每一封信都写下文字,从中也能看到萧军对萧红的怀念之情。“现在社会上都在描写祖父与萧红的爱情故事。其实,从这几封信中就可以看出,二人之间是很平淡很正常的家庭生活,并没有外界传说的那么玄。”
“祖父回忆二人6年的婚姻,可以说既充满艰辛又充满快乐,是名副其实的患难夫妻。萧红的名字在我家一直就不是一个禁忌,而是可以常常被提及、可以讨论的话题,我们也都读她的作品。”
网友评论:
萧军和萧红都是两个非常优秀的人物,他们的作品也很值得深入研究。只可惜,萧红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损了。
小编结语:据萧大忠回忆,写这些信时萧红在日本,而萧军在上海,二人就借鸿雁传书。谈到祖父对萧红的感情,萧大忠说祖父是一个性格直爽“有点暴脾气”的人,而萧红又是特别敏感的一个女人。萧家希望有喜欢二人作品的个人或机构将手稿拍走,而他们计划将拍卖所得款项用于相关的文化研究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