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幼儿期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幼儿期的特点是:
一、运动器官发育很快,言语活动使他逐渐提高了学习与掌握复杂动作的能力。
在成人示范以及自己不断模仿中,儿童逐渐学会了洗手,用勺子吃食、穿衣、扣纽扣、揩鼻涕等;
二、言语迅速发展,在成人用词的指导下,儿童对外界事物认识逐渐增多,词的概括能力和行为的调节能力也初步发展起来,开始知道一些什么可干,什么不可干,什么对,什么不对等社会行为准则;
三、随动作、言语的发展,孩子的独立行动倾向也发展了,他希望自己能做的事,不愿意让别人帮助;四、由于学会独立行走,加上手的动作和言语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有目的活动。
两三岁的儿童已进入最初反抗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倾向于顽固和严厉,想要什么,就非要什么不可,不但不容更改,而且十万火急,不容易妥协,不容易适应环境。
首先,要分清感觉和行动。
行动是孩子的外在行为,如孩子在马路上乱跑,这跑就是行动;感觉则是孩子内心的情绪,或怒或喜、或惧或羞等。孩子有时会产生愤怒,要求他控制这种感觉是不合理的;可是却可以希望他学着去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动不动就打人,丢东西。
其次,要设立合理的规范。
父母完全不限制孩子的行动是错误的;反之,如果对两三岁的孩子设下许多限制,也会使家长陷入困境。因此,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提出确实能做到的规章制度。
再次,要支持、鼓励孩子自己做事,坚持做好做完,养成习惯。做不好,教一教;做好了,夸奖他;在做中教,教育孩子去学习,去观察,去思考。
第四,要培养孩子言语交际的能力。
“事情做不做,你应该自己决定。”
作用:如果你的孩子想做某件事情,或想停止做某件事情时。要让孩子明白,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事例:儿子去年想学轮滑,自己拿不定注意。我告诉他,轮滑可以锻炼身体,但学起来也很辛苦,而且容易受伤。如果想学,就要做好受伤的准备。学不学,自己决定。久而久之,在处理其他问题上,他也能很清楚地了解到,是他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结果。
“你能教教我吗?”
作用:孩子遇到困难时,容易想到放弃。作为父母不能轻易指责孩子,扩大孩子的负面情绪。应以“请教”的方式互动,增加孩子的荣誉感、自信心和认同感。
事例:儿子在学钢琴,遇到枯燥的指法时会想到放弃。我们以自己的弱势,比孩子的优势,说“爸爸这个弹得更不好,怎么办,教教我好吗?”让他充当小老师,激发他的荣誉感。
“爸爸爱你,但不喜欢你这样做。”
作用:孩子犯错,家长难免会指责,但是这样引发孩子的负面情绪。此时,最重要的是要将做错的事情与做事情的人分开。这样,孩子才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
事例:家长批评惩罚了孩子,10多分钟后,等他停止哭泣、冷静下来,应再主动找到他,心平气和地问他:“你知道刚才爸爸妈妈为什么生气吗?”一番沟通后他会明白,家长批评他,是为了帮助他分清对错。
网友评论:
我用自己的血肉孕育了自己的儿女,却很少认真地将他(她)们看成是个独立的小生命。是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小生命,一个独立的世界。做父母的要对这个世界充满爱,要理解这个世界,而非一味强调做这个世界的主宰。
小编结语:说了这么多,也许您会觉得,面对孩子的情绪都有这么多条条框框,教育真是个麻烦的事情。其实,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哪有随随便便的呢?不过,上面这四点,要说简单也很简单,那就是认真倾听、积极回应、真诚理解、积极帮助。相信一步步做到这几点,孩子的消极情绪一定能慢慢化解,展现在您面前的就会是孩子真实的内心感受以及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实际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