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注重倾听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话题不感兴趣,或者觉得童言无需在意,所以不注意倾听,心不在焉。然而,美国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指出,倾听可对人的心情起到“净化作用”。有心结的人倾吐后会舒服很多。
所以,父母要有倾听孩子心声的意识,倾听时要蹲下或弯腰,眼睛平视孩子,而不是跷着二郎腿坐在椅子上,叫孩子“你给我站好”。
沟通不专注
大人往往很忙,所以不少家庭经常是孩子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父母却忙着手头的事。无形中,孩子就学会了“不用专心听别人说话”,就会一边玩玩具,一边听别人说话。
因此,孩子说话时,父母要用对孩子的期望来要求自己,看着孩子的眼睛,认真听他说的每一个字,并及时给予反馈。同时可以提一些问题,加强互动。假如当时很忙,要明确告诉孩子需要等待多久,以及这段时间他可做些什么,让孩子不必茫然等待。
要求不合理
当父母给孩子制定的日常要求不合理时,很容易使孩子积累起负面情绪,导致他不听话。因此,家长给孩子定规矩前,要先想想是否符合其年龄特征,是否超出其能力范围等。
说话太啰嗦
有些父母说话抓不住重点,絮絮叨叨,还夹杂着许多抱怨、责备的话;还有的家长说话毫无逻辑,几件事翻来覆去地说。这样做,孩子完全搞不清楚父母究竟想要说什么,希望自己做什么,结果家长喋喋不休说得痛快,孩子却昏昏欲睡,不知所云。
因此,父母在跟孩子提要求时,尽量使语言简单明了。每次只说两三件事,并让孩子重复自己说过的话,同时督促他去做。
态度过于粗暴
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重视自己的话,会下意识地提高语调,但孩子此时的关注点更多在父母恶劣的态度和愤怒的表情上,而不是说话的内容。
从心理学角度看,父母说话越温和,孩子越容易关注父母说的话。即使很生气,父母也要按捺住情绪,看着孩子,让他停下手里的事,和颜悦色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由于父母跟孩子们是有一定的代沟的,有时候孩子们会认为父母们根本不懂自己要是什么,也不理解父母的做法,这时候父母就该学会主动与孩子们沟通,亲子之间的沟通是十分主要的,沟通的同时尽量减少孩子对父母的抵触心理,多给予一些努力和尊重。
小编结语:放下自己的作为父母的权利,当然并不是却对的放任,只是尽可能的跟孩子们平等相处,不要总是摆着父母的角色和脸色,禁止暴力,因为暴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要无端对孩子施压,这样他更加会有逆反心理,当然,并不是说什么都得听孩子的,中间需要把握的尺度和力度需要家长们自己慢慢揣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