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的相处,其实,是一门很精深的学问。“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千百年来,都是父母的夙愿,但也正是这种过于强烈的愿望,使得原本的爱,变成了一种负担,常常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这样以来,就很容易发生类似于芸芸这样的事情,所以,父母还是应该多给孩子一点空间,毕竟,成长也需要空间。
这是一位父亲的教子心得,不妨摘录如下:
儿子上学了,每天坚持步行到校,因为我每天喊他起床,他从未迟到过。一天晚上,已到儿子就寝的时间,可他仍坐在电视机前。他很喜欢那部电视剧,迟迟不肯离开。我再三劝说无效,便警告儿子:“你明天起不来,迟到了,自己负责。”沉迷于电视剧而不能自拔的儿子回答说:“明天不用你叫,迟到了我自己负责。”
第二天,我没有像往常那样叫儿子起床,嘿,他还真比平时晚了半小时才揉着眼自己醒来。此时离上课仅有20分钟了,他哭丧着脸,慌慌张张地穿衣、洗漱之后跑了出去。
没过一会儿,他又跑了回来,说是忘了带书包。妻子在一旁捅我,小声说:“能不能骑摩托车送一下儿子,不然他可就要迟到了。”我白了妻子一眼:“我就是要让他自己去面对迟到这个结果的。”
儿子真的急了,拎上书包奔跑起来。儿子胖,跑起来实在吃力,再赶上着急,样子实在狼狈。我心里不免有些紧张,便远远地跟着他。突然,儿子在拐弯处不小心摔了一跤。“儿子小心!”当时,我真想喊着跑过去扶他一把,但我还是忍住了。
儿子很快爬了起来,渐渐地消失在人流中。
我的眼睛有些发酸。我想起我上小学时,有时走到学校迟到了,就不敢进教室,便返回家硬逼着母亲亲自把我送进教室。并且让母亲跟老师说情,别批评我,我才作罢。
后来,父亲没少拿这件事批评我:“迟到了连教室也不敢进,将来还会有什么出息……”那“没出息”三个字深深地刺激了我,以致我参加工作后总是早起,上班争取早到。
我小时候的“没出息”,怎么也不能再让儿子“继承”了。
那天,儿子伴着铃声闯进了教室。据老师后来讲,儿子满脸通红,一头热汗,坐在那儿,好一阵子喘着粗气。儿子终于没有迟到。他用发了疯似的奔跑换来了他的没迟到。
晚上,儿子跟他妈一阵子诉苦,说是差点把他累死。妻问他:“那你为什么不提出让你爸用摩托车送你?”儿子不好意思地回答:“昨天晚上是我非要晚睡觉的,我只好自己想办法了。”看来,儿子这书没白念,开始懂得对自己负责了。
我走过去对儿子说:“通过这件事,你至少要明白三点:第一,你既然有胆量不按时睡觉,就要做好面对迟到的准备;第二,任何时候都要想办法抢时间别迟到;第三,如果真的迟到了,你要有勇气去接受纪律处分。”儿子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我,等我说完了,他却说:“第四,我以后再也不晚睡了,我要早早起床,不就啥事也没有了?” 这位父亲的教子办法,是很有技巧的,也值得父母们借鉴。
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对日常生活的处理能力,使他在种种锻炼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
孩子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从行动上主动地配合父母的培养,也会使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时不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效果。
拒绝孩子时最易犯的三大错误!
第一个错误:家长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对孩子吆五喝六。
家长过足了当领导的瘾,把在外面受的气全部撒给孩子,家长的心理垃圾转移给了孩子。这是满足了家长,倒霉了孩子。遇到宁死不屈的,双方势必剑拔弩张,亲子关系恶化。长此以往,感受不到家长的温暖,孩子的心渐渐远去,再也不回头。真到那时,可就悔之晚矣啦!遇到个性温和的,虽然表面顺从,心理也会受伤,变得谨小慎微,看人脸色,迷失自我。一旦脱离家长的控制,一部分孩子不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只会等着别人下命令,只能当可怜应声虫;另一部分孩子则如脱缰野马,行为失控。比如小甜甜。当然不排除少部分天生内心强大的孩子,如朗朗。朗朗爸爸当年逼迫孩子学琴,说不弹琴就去死。朗朗没去死,反而当上了年轻的钢琴家。可惜这几十亿人口,就一个朗朗!
第二个错误: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
家长都不动就说,“你再怎么怎么样,妈妈/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就不要你了”。对小小的三四岁以内的孩子,这简直就是恐怖分子在要挟人质。这么大的孩子,爸爸妈妈就是全部的世界,是自己生存的依靠。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不要自己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无法生存,那会带来怎样的心理恐惧。所以,家长这样说等于把刀架在孩子脖子上进行勒索。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这句话又显得超级孩子气,也许第一次管用,多用几次,孩子就知道其实你是在虚张声势呢。孩子知道你在说谎,你又给孩子做了个什么榜样?即便每次都管用,孩子乖乖听话,可是孩子不做你禁止的事情,不是因为这个行为是错的,而是因为这么做就要受到抛弃。被恐惧控制了的孩子,哪还记得规则的本来面目啊,更别提自律啦!爸爸妈妈在跟前威胁,我就不做。爸爸妈妈不在跟前,我照做不误。难道家长还能365天,24小时贴身盯吗?
第三个错误:规则飘忽不定,今天不可以,明天又可以,完全看家长心情而定,或者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
如果家长心情好就可以,心情不好就不可以,这样对孩子其实很不公平。孩子时刻看家长的脸色,揣摩家长的心思,哪还有精力去发展自己?如果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那等于变相鼓励孩子变成“滚地雷”。撒泼打滚就能对付家长,于是家长受到了孩子的控制,哪还能执行规则啊。
网友评论:
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对日常生活的处理能力,使他在种种锻炼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
小编结语:其实合情合理地拒绝孩子真的不难。只要我们能放下身段,蹲下来,理解并尊重孩子,用爱心,耐心和决心来执行规则,我们就能收获一个独立、坚强而自律的好孩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本小文就算抛砖引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