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自己吃饭的好处
不少父母因怕小孩自己吃饭吃得慢,饭菜会变凉,甚至满桌狼藉。所以,虽然有的小孩已长到五六岁,父母还在喂饭给他吃。实际上成人喂小孩吃饭到小孩自己吃饭是一个飞跃,作为父母应该培养小孩学会自己吃饭。宝宝尽早学会自己吃饭有很多好处。
其实,1周岁以后的宝宝,就应当让他自己吃饭。这个时期的宝宝很喜欢自己吃,一开始时宝宝吃的不是太好,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宝宝一般能较好地用匙进食了。1岁多一点的宝宝,是训练自己吃饭的最好时机,错过这个时期,往往很难训练,所以要坚持让宝宝自己吃,并且教会宝宝必要的技巧,逐渐纠正撒饭多的毛病。妈妈可以坐在宝宝旁边,及时纠正一些动作,做好了就用语言给予鼓励。
宝宝自己吃饭,是一种很复杂的活动,它要求宝宝的手、眼、嘴的高度协调,同时还伴随着上半身多组肌肉的配合,这些协调与配合受大脑的指挥,所以说:自己吃饭是一种早期教育。当然宝宝自己吃饭还有利于培养宝宝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形成,对家庭及宝宝有利无弊。
另外,宝宝自己吃饭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从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过程来看,宝宝在一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萌动,会表现出较强的自我独立愿望,如爱说“我”,“我来”等字眼。他们渴望做一些事情,在学会走路的同时,他们开始想学着吃饭,而且要自己拿着汤匙吃,不愿得到大人的帮助。和走路、玩玩具一样,自己吃饭也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正是这种求知欲和好奇心扩展了宝宝的认知范围,培养了他们的独立能力。更重要的是,宝宝通过自己的行为感到自己具备影响环境的力量,并初步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一般说来,发育正常的宝宝都可以在两岁左右学会吃饭,这是他们应该具备的生存能力。
【绝不特殊化】
自从明明开始吃英语中所说的Table Food(不再是辅食),就一直是和爸爸妈妈吃一样的食物;当然,最初之时,妈妈也会照顾小朋友的咀嚼和吞咽能力,做一些比较软的食物,但一直坚持的原则就是,绝对不给明明特殊化,爸爸妈妈吃什么,小朋友就吃什么,想吃就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不吃就饿着,而且挑食的结果也是饿着。
【给予参与权】
也是自从明明会说话,或者知道食物的名称之后,一日三餐吃什么,妈妈都会提前问小朋友,小的时候是二选一,现在大了,尤其是开始幼儿园生活之后,妈妈则是每天晚餐时会问,“明天晚餐吃什么”?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第二天的晚餐,这样给小朋友一定的参与权,让明明觉自己是家庭一员受到尊重的同时,也会对自己的选择与决定更负责,第二天自然就会开心地吃晚餐。
【不喂且不哄】
两岁半开始训练明明自己吃饭,吃得再脏再乱,都没有问题。也是自从小朋友独立吃饭的第一天起,妈妈便将吃饭的主动权交给了明明自己,爸爸妈妈不喂也不哄,更不象很多妈妈一样,见小朋友吃得不够多,或者就是自认为小朋友没有吃饱,便会边哄边喂,“宝贝,多吃一口吧”、“就再吃最后一口”、“再吃一口,我就…”(许下诺言)......这类的话语,在明明家的餐桌上,是绝对不会出现的,如果明明自己说“我吃饱了”,那就吃饱了;而且如果明明自己离开餐桌了,妈妈也默许小朋友吃完了。
【定时不定量】
妈妈在开篇已经提到,在小朋友吃饭这个问题上,妈妈的角色是决定吃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吃,而明明的任务则是决定吃不吃、吃多少,也可以说是定时不定量吧!当然,这里的“定时”还有两层意思,一是每天的什么时间吃;另一是视食物的难易程度,规定明明在一定的时间内吃完。而至于吃多少,完全由小朋友自己决定,平时一餐可以吃10个饺子,那么今天在规定的时间内只吃了5个,或者明明自己说“吃饱了”,那就吃饱了吧!饿肚子是自己的事情。
【重质而非量】
说实话,很多时候,明明也有挑三捡四的现象,但妈妈的做法则是,保证每餐菜品的种类多一些,以求营养的全面而丰富,比如说,妈妈会将豌豆粒、玉米粒、胡萝卜丁、鸡丁等炒在一起,明明不需要吃得很多,只需要每样吃一点儿,这营养均衡方面,就不用担心了。妈妈个人认为,多样食物、每样吃一点的“质”,远比单一食物大“量”吃,要好许多。
网友评论:
宝宝10~12个月时,给他喂饭最头痛的问题莫过于他总是要抢勺子。
小编结语:好吧,说到这儿,大家应该已经很清楚了,在明明家,绝对不会出现“宝贝,你再多吃一口吧”的劝吃现象;更不会出现满屋追着喂的现象;象有的小朋友一餐饭要吃上一个小时(甚至更长),再有甚者,饭桌如战场,在明明家,那更是不可能。把该有的权利交还给小朋友自己,让吃饭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事情,妈妈不但不会徒增烦恼,而且小朋友自小乖乖吃饭的同时,也学会承担一份责任,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