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小气且霸道,实际处于物权敏感期
问:2周岁的宝宝最近非常霸道,把自己的东西看的特别紧。别说分享给其他小朋友了,有时候连父母都不给碰。有时候看上别的小朋友玩具,会直接上去抢。这种情况,大人要怎么办才好?
分析:每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总觉得自家孩子小气霸道。其然不然,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只是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只要家长帮忙顺利度过即可。
首先,家长要尊重宝宝的物权,不要随便丢弃和处理宝宝的物品。帮助他们形成所有权的概念,分清哪些东西是自己,哪些是别人的。其次,家长要向孩子灌输“借”和“还”的概念。自己的东西可以自由支配,但他人的东西必须要征得别人的同意才能使用。借用期间要保护好对方的物品,并且一定要归还。最后,引导宝宝学会分享,让宝宝了解自己借出去的东西还是会回来的,这样宝宝更容易接受把自己的物品和别人分享。
宝宝总调皮捣蛋,其实渴望关注
问:感觉我家大宝最近很不听话,老是跟我对着干。家里来客人的时候,非要在客厅正中间玩积木,还时不时的大喊大叫。有时小宝睡了,明明交代过他不要吵醒妹妹,可总趁我不注意的时候“欺负”妹妹,捏捏小脚,抠抠脚心,直到把小宝弄醒。我这火爆脾气,真恨不得抓过来一顿揍。
分析:家里有这么一个调皮捣蛋的宝贝,着实很让妈妈头疼,总以为孩子成心跟自己过不去。遇到这种情况的妈妈,不妨回想一下,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给予宝宝更多的陪伴时间。孩子其实在用调皮捣蛋来吸引你的注意,希望你知道他的存在,可以给予他更多的陪伴。在安全感不足的同时,他也在试探妈妈对自己的爱。
与其抱怨宝宝和自己对着干,不妨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关注,别让他感到孤单和被忽视。
孩子嫉妒心强,原因是父母爱攀比
问:其实我女儿舞蹈细胞还是很不错的,只要一有音乐就会不自觉的舞动起来。小区有个小朋友跳的更好,每次看到总会超级羡慕:“要是我女儿跳的也这么好,就美死了。”这时女儿总会“啊啊——啊——”乱叫,嘴里还嘟囔到“他跳的一点都不标准,根本没我好!”
分析:大多数家长发现宝宝出现这样的情况,第一反应就是这孩子一点不谦虚,嫉妒心还这么强。想想我们小时候,是不是也很讨厌父母夸奖“别人家的孩子”。想让孩子不断取得进步本没错,但经常把孩子进行比较,会让他们积累更多的负面情绪,常表现为嫉妒、消极、愤怒、叛逆等。最好的激励方法,是和过去的自己做比较,父母要关注孩子每一个细小的进步。
宝宝乱发脾气,其实渴望得到鼓励表扬
问:我儿子脾气很大,经常莫名其妙的发脾气。比如,明明上一秒还在开心的搭积木,下一秒就会把搭好的积木破坏掉,还扔的到处都是。我跟老公都是好脾气的人,真不知道小家伙怎么会这么暴躁!
分析:我想,生活中除了搭积木之外,宝宝也会在其他时候“乱发脾气”吧?仔细想一想,宝宝一个人乖乖玩的时候,你有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呢?当他好不容易完成“积木大作”时,有没有及时鼓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当孩子发现自己或付出不被关注认可的时候,往往用发脾气来宣泄内心的失落和不满。其实,发脾气只是孩子的一个小伎俩,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注和肯定。
学会了撒谎,大多因为父母过度指责
问:儿子最近学会撒谎。昨天做了他最爱吃的鲫鱼和排骨,可他居然丝毫没有食欲。我问他:“是不是趁妈妈不注意,又偷吃零食了?”儿子坚持说没有,只是因为早上吃的太多了。可是,明明抽屉里的奥利奥、巧克力和华夫饼干都没了。这种撒谎的行为叫我非常恼火,我该怎么引导?
分析:从现实中的亲子关系中发现,当孩子犯错被责骂的越厉害,那么以后说谎的概率就越大。大多数孩子撒谎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逃避惩罚。如果谎言能掩盖自己的错误行为,避免父母的责骂和体罚,不少孩子都会被薄弱的意志力打败,选择撒谎。
对于犯错和说谎的孩子,大多数父母都会火冒三丈,但这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孩子说谎的时候,父母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并根据客观情况分析,对孩子正确引导。鼓励宝宝讲真话,不用打骂、惩罚等方式对待犯错的孩子。
做事总闷不吭声,其实害怕被打击取笑
问:我家孩子不爱交流,总喜欢自己躲在房间里玩,不管做什么事都闷不吭声,而且不喜欢其他家人在场。如尿裤子不告诉大人,偷偷背着大人玩刀,作业从来不让检查,有时候手指破了也不说……真是太让人着急了。
分析: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力有限,很多事情不会完成的很出色。当自己尽力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因结果不理想往往被大人有意或无意的取笑打击。其实,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倍受打击,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么努力,大人依然嘲笑我们。久而久之,就会拒绝做某件事,或者自己偷偷的完成,不展示结果。
网友评论:
很多妈妈抱怨孩子不好带,大多是从没走进宝宝的内心,真正的了解他们!因为孩子,做妈的总是烦心事一大堆。抱怨孩子不好好吃饭,头疼他们调皮捣蛋,责怪他们把刚收拾好的屋子折腾的乱七八糟……我们总抱怨,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其实反思一下,原来一直是我们自己错了。
小编结语:其实,孩子成长其实也是一个自我摸索的过程。家长除了示范引导之外,更多的是给予理解和鼓励,让他们下次不会畏缩不前。别再继续误解抱怨孩子啦,育儿第一步首先要了解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