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家庭教育,有很多人自然会联想到以下的两种教育模式——溺爱教育与棍棒教育。
毋容置疑,自小太过溺爱娇宠惯的小孩,长大后多数都是败家子女和不孝子女。
然而,人常说,“棍棒底下不但出孝子,还能出才子”!
事实果真如是说?我看未必吧!
“棍棒底下出好料”的教育方法,有时与一味溺爱娇宠一样,都是可怕的危险教育。
父母爱子女,人之常情。谁不盼望子女成才呢?
某种意义上说,严格教育子女是对的,适度责罚,也是为了孩子长记性,不再犯不该犯的错误。
人常说:“玉不琢不成器”。在儿女成长的道路上,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多是在硬性灌输下被动等待孩子自行开悟。虽有强调因势利导的警句,但更多的是强调严格施教。包括学校老师在内,有时也是强势体罚,动辄拳打脚踢。
当然,如此也不乏成功的例证,但也有将孩子逼入绝境甚至酿成悲剧的可能。
靠打骂、虐待的棍棒教育,有可能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使家庭对他们失去了吸引力。有些青少年不堪父母打骂,产生逆反心理——视父母为仇人。
近年来,诸多家长对孩子施以“棍棒教育”的案例(如:负气出走的,危害社会的,怒杀父母的,跳楼自杀的等)屡屡见诸报端,值得警惕。
家庭是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和风细雨,循循善诱的教育,犹如一颗甜蜜的糖果。
打骂、斥责,就像苦瓜、黄连,只有善用,才能是好菜良药。
棍棒教育是一种冒险,打骂一定要适度、慎用!
事实上,适度的打骂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孩子成长记忆中有价值、宝贵的部分,也是对传统教育手段的理性反思。
至于说服教育,尽管那是现代教育的一种倾向,一种民主的教育方式,也要注意不要让说理成为一种啰唆。总是重复相同的说法,说久了就会成为隔靴搔痒,话多不是力量。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的十个案例都是与棍棒教育有关的,其产生的严重后果不是——上述的四种情况即“负气出走,危害社会,怒杀父母的,跳楼自杀”,而是——“父母下手过重,过失打死孩子”。
爸爸心里话:我太粗暴了,要改
在娃娃1岁零8个月的时候,他妈妈就和我离了婚,因为性格不合。在10年里,孩子和母亲几乎没有联系过。全靠我一个人抚养孩子。我文化程度不高,找不到其他方式让他改正坏习惯。我晓得打他不好,时间长了,他也麻木了,我也麻木了。他挨打几乎不哭,也不去找亲戚求安慰。
我没有太多钱,也不像其他家长一样遗传给儿子高智商,只希望他长大了不要再像我一样,再做保洁工了。他走的那晚上,我们面都没有见到。我最后悔把书包放在外面,还把门故意锁了。他肯定觉得我要赶他走,不要他了。我太极端了!在教育方式上我太粗暴了,要改。我现在就担心他离家出走会不会遇到坏人了。我希望好心人能告诉我他在哪里,我去接他。
孩子曾经写的保证书,提醒:6岁以后要尽量少打,12岁以后的孩子不能打。
一般而言,孩子6岁以后就应尽量减少体罚,而到了12岁就应完全停止了。6岁以后,多数孩子已经进入学校了,独立自主意识有了较好的发展,自尊心越来越强。这时体罚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丧失成长所必须的成功体验,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养成消极、自卑的人格;而且在这一时期进行体罚,孩子能够清楚地记住父母对自己的体罚,在心灵蒙上一层阴影。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强烈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个体,具有认识自我、表达自我、张扬自我的强烈要求。如果这时体罚孩子,他会感到这是对自己人格的严重践踏,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一些孩子甚至还会产生某种报复与逆反心理。
小提示:父母不要在外人面前打孩子,孩子尽管小,但有自己的脸面,尤其是在小伙伴面前,他是不甘落后的。一旦别人知道自己挨打了,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像大人一样觉得这是奇耻大辱。
思考:打骂孩子适得其反 低声教育提升威信
教育孩子是为了转变孩子,但孩子能否转变,按照家长的意愿做,不在于其你是否打骂他。在教育方式上,家长不妨尝试低声教育,给孩子留些自信和反思的机会。家长在被激怒时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往往会说让自己后悔的话,做让自己后悔的事。需要注意的是,低声教育不是哄着孩子、无限度包容和放任他的错误,家长一定要坚持原则,讲清道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督促他改正。
支招:低声教育孩子3做到
1、养成跟孩子商量、提建议的习惯。
平时遇到事情或分歧,最好不要强制,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取得孩子的理解,他理解了就会去做。把孩子当 成一个成人来交流,对他要有起码的信任和尊重,多鼓励,这比单纯的命令效果要好。
2、开口时把音量降低几度,语速放慢一半。
设身处地地想想,自己小时候也会犯错,不听话。在发脾气前,尽量控制住自己的音量,放慢语速,这样自然就会压住怒火。可能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原来这件事也没有那么值得生气。
3、批评孩子,先以正面的语言开头。
孩子虽然犯了错,但绝非不可饶恕,所以,先说几句正面的话,先肯定孩子主流的方面,再批评,既能帮家长降下怒 火,也不伤害孩子的自信。
网友评论:
这事真要稳住,我往往还没有意识到就已经大声吼出来了。一个男人带个娃不容易啊,为了孩子,不要轻易说离婚。
小编结语:十多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此时他们更需要家人的关怀、照顾及理解。因此,父母们遇到孩子不听话时,不能一味采用“打”的方法。如果能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和家人随时随地与孩子交流,也许就不会出现本案这样的悲剧了。对于未成年人教育,人性化教育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