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一生中的许多“第一”都应该是从家庭、父母那里得到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的情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种瓜得瓜,和豆得豆”,孩子的许多心理品质是在家庭中发展起来的,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下了一个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躯体疾患,还要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健康,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和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感受不到家庭友爱以及父母的关爱和呵护,进而在心灵深处始终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这种压抑感会影响到他们的言行,影响到他们人格的发展与完善。影响他的人生,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
1、教育态度专断,对子女期望过高
很少有家长对孩子是放任不管的,许多家长能够以民主的态度与孩子平等对话,跟孩子讲道理,但也有不少家长以专断的教育态度对待孩子,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有79.1%的家长感到孩子读书太苦太累,但是,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仍然表现出期望过高、要求过严、限制过多的倾向, 家长教育方式方面的问题是,一方面对孩子生活上,物质上的要求百依百顺,甚至有3.1%的家长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物质方面的需要就行了,另一方面又有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手段粗暴。还存在不善于主动与老师沟通的问题。将近一半的家长表示在发现孩子有学习和情绪问题时,不会找老师讨论这些问题,仅有5%的家长表示会去找老师。由于家长和老师缺乏沟通,所以,老师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学习问题,这对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很不利。
经常可以看到有些父母由于自己的孩子不听话、贪玩、或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或学习成绩欠好、或沾染了陷溺上网、偷人钱物等不良习气,便采纳体罚、打骂的方法。认为“不打不成器”、“棒打出孝子”。 这种体罚和吵架是儿童形成不良个性心理品质的诱发剂,儿童在“绝对服从” 的高压环境中易形成自卑、胆寒、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同时在没有抚慰、没有同情、没有温暖的环境中,只能自己默默的沉浸在孤寂里,形成孤僻的心理品质
2、父母过分的溺爱
一些父母,事无巨细,都取代孩子去做,对孩子视为心腹,明知不合理的要求也给予满足,至使他们滋长一种“以我为中心”的优越感,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吃懒做、自私自利、冷酷乖戾、脾气浮躁,蛮横无理的性格和不良行为。 祖父母辈的过分溺爱,不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无法发生对事物的心理体验,丰富心理内容,有的小孩为了获取父母或爷爷、奶奶的照顾,故意装病或延长病期。将严重阻碍儿童的心理发展,使儿童的情绪、态度、习惯、行为停留在婴儿水平,到头来吃苦头的可不是父母,而是在娇生惯养中长大的孩子本人。
3、缺失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中国社会步入二十一世纪初,改革开放更加深入发展,党的农村政策使一批批农民在城市买房,孩子寄托在城市的亲戚、朋友或租房上学读书,而父母在农村劳动种地,前几年公司不招工,另有一些青壮年人涌向祖国沿海发达地区打工,特别是一些年轻父母外出打工,将孩子寄托给爷爷奶奶,致使“留守儿童”现象。由于路途遥远,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父母只能一年回家一次,有的两三年回不了一次家,使留守儿童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抚和温暧,更难面对面地聆听父母的教育。缺失父母关爱和教育,儿童情绪降低、愁眉锁眼、烦燥不安、自尊心不强,情绪不稳定,不容易与他人友好相处;三是 因缺失父母的监督教育,爷爷奶奶年迈力弱,只管吃喝, 会使孩子自由散漫,缺乏文明礼貌,养成很多不良行为习惯,个别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4、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单亲家庭大都是由核心家庭(即由丈夫、妻子和他们的亲生或领养的孩子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发生变故演变而来。离婚、丧偶、一方被劳教、未婚先育后被一方遗弃都会制造出一系列单亲家庭。近年来,特别由于离婚率、非正常死亡率,致使单亲家庭在家庭结构类型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单亲家庭可能是所有家庭结构中较多的一种模式。 单亲家庭对小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没有感受一份完整的家庭氛围,对小孩子以后的人生影响巨大,表现在接人待物方面不知如何与人相处,没有父母的言传身教,觉得和别人家里不同,没有另一方,缺少另一方的爱,有自卑感,有一种挺不起腰板的感觉,处处有想回避。缺少父亲的阳刚之气或母亲的慈爱胸怀。单亲家庭直接影响到小孩子将来的婚姻生活,不懂得如何照顾和爱对方。快乐缺失家庭的不完整,家教的不全面,尤其是残缺家庭人际关系的不完整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学生在这种生活环境中,感受不到家庭完整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致使儿童缺乏独立性,养成依赖心理。
下边,我们来了解妈妈有哪些做法会对宝宝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1、一手包办
家长溺爱孩子,不忍心让孩子做辛苦劳累的事情。所以无论孩子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遇到什么问题,家长都会马上站出来帮孩子解决。可是,这种一手包办的做法却会使孩子成长为一个无能的人,宝宝从小缺乏锻炼机会,缺乏自理自立的基本生活能力,缺乏处理事情和应对困难的能力,对孩子日后的成长必定造成不良影响。建议家长应该放手让宝宝自己动手动脑,尤其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就应该让他去完成。
2、有求必应
很多家长存在补偿心理,或者是受不了孩子的苦苦哀求,因此每次孩子要求得到什么,家长都会满足他的愿望。可是,家长这种有求必应的做法,会使孩子越来越变本加厉,而且一旦家长无法满足宝宝需求时,孩子就会和家长发脾气、闹别扭。此外,这种做法也会导致孩子养成攀比心理、虚荣心理,不利于小朋友的健康成长。
3、过度保护
家长从小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从来没有吃过苦,受到挫折,以后一旦离开家长的保护,就会变得很难适应,甚至连最基本的沟通交往能力都非常差。孩子的性格就会慢慢变得自闭内向懦弱,更不善于和他人相处。建议家长要对孩子多鼓励、多放手,教会孩子勇敢独立完成事情,平时给孩子进行安全意识教育。而家长最好暗中保护孩子即可,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坚强勇敢地成长。
4、过分管制
孩子认真做一件事情时,家长不可以过分管制和打扰孩子,否则会使小朋友做事注意力不集中,长久下去会影响孩子的记忆力和智力健康。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和时间,让他有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小朋友的学习与成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网友评论:
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应重视家庭教育的研究和研讨,有的放矢地解决家庭教育中的新问题。
小编结语:父母养育子女花费时间和精力在所难免,但是完全牺牲自己却是不必要也是不应该的。中小学生的父母年富力强,正是发展自己、贡献社会的大好年华,放弃自己对社会和个人都是巨大的浪费。另外,子女和父母都是独立的个体,生命的过程和体验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教育过程中的榜样力量不可忽视,父母对工作的热情,对事业的顽强追求等本身就是对子女的无声教育。父母有自我,孩子才能有独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