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 对于孩子交友的问题,首先要从孩子的性格本质上来认识,掌握孩子的交往动机和沟通习惯。在顺应孩子情感需求的前提下,有针对性,有方向感地进行引导和教育,才会事半功倍。
每个孩子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我们无法拥用一个标准,一种尺度,来适应于每个孩子。鉴于家长们不都了解性格知识,就只能根据孩子的个性表现,简单地分为主动与被动两情况来进行分析。
主动交往型
主动交往型孩子的是以自我为主导,发挥他们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来主导人际交往。他们当中号召力和影响力和判断力,也存在两种不同情况,比如:
一种是孩子从小就积极主动,争强好胜,敢打敢冲,有指挥和控制能力,比较霸气的,他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都会有一帮追随着(孩子王),如果他太过霸气的话,朋友就不会太多,有些会敬而远之。
还有一种是比较挑剔的,稳重内向,对自己对别人,都高标准的要求,一般的不符合标准的,不和他玩,就是说他们是不随便交往朋友的,只有符合自己标准的才会深入交往。此类孩子朋友较少,但交情深厚。
对于主动交往型孩子的家长,引导和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孩子自身的道德观念,是非准则,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好这类孩子,不仅是你的孩子健康成长,还会影响到被他影响的孩子。真是的一举多得,受益于家庭,贡献于社会,功德无量。
被动交往型
被动交往型的孩子是很容易受到环境或者他人影响的,在人际交往上,是处于被动地位,他们都是被影响者或者是跟随者。被影响者和跟随者,也是有区别的。
被影响者是容易受到诱惑感染的,他们平常非常乐观热情,喜欢热闹,天下太平,对谁都没有防范意识,好奇心强,情绪化,跳跃式思维,很容易被煽动,诱惑。
跟随者是一种天生喜欢别人为自己拿主意的人,对于别人的指挥和控制,难以拒绝。让人放心的是,他们都具有大智慧。协调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都很强,一般不会吃大亏(打仗场面)。离违法乱纪的程度比较远。他们是化解危机的高手。
对于被动交往型的家长,在教育和引导方面,重点在提高孩子辨别真假、区分好坏和判断善恶是非的能力上。甚至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阅历,提高孩子正当的防范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教育孩子学会分析思考,对于文化课的学习都会有帮助的。
如何让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
1. 给予孩子共情。
如,问“宝贝,好朋友跟别人玩不跟你玩,你有些伤心是不是?”及时关注和回应她的情绪。因为小伙伴不跟自己玩了,孩子很可能会因此怀疑自己,觉得自己是不受欢迎的,不被喜欢的,不被接纳的。于是,父母的接纳就尤其显得重要。
2.维护孩子的自我。
当孩子向大人就遇到的人际问题进行询问时,其实是求助的信号。这时大人可以给孩子客观的解释,比如告诉孩子:她现在选择跟别人玩了,那是她自己的事,并不是你的错。如此帮孩子区分出人际中“你”和“他人”之间必要的界限,维护“我”的完整。
3.要给孩子一个解决问题的建议,教给孩子一些互动技巧:
“宝贝,下次你可以主动问问他们愿不愿意三个人一起玩,比如你可以提议你们一起去做一个新游戏。如果他们不愿意,你可以再找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啊。”再或者,进一步引导孩子:“接下来,你觉得/你想怎么办呢?”
至于让孩子成为更受同伴欢迎的人,有更好的人缘,结交更多的朋友,爸妈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还需要教会孩子一些社会化的技巧,如:
1.展示给孩子看,如何正常地与人打招呼、交往
就是自然而然展示给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是怎样的。不要强迫孩子主动打招呼,这会给孩子带去压力。要知道,不是你说什么,孩子就会做,而是你做了,孩子就能学会如何做。
另外,记得当着外人的面,不要随意给自己孩子贴标签,比如“我家孩子太内向啦,不爱说话”这样的话。这些话,不仅损伤孩子的自信,而且很轻易会熄灭掉一个孩子开口、主动进行人际交往的欲望。
2.尊重孩子的选择和个性特点
有的孩子只喜欢和一两个固定同伴一起玩,于是父母们常常问我:“罗老师,孩子只和固定的孩子玩,会有影响吗?”其实,“朋友”数量的多少并没有那么高的参照价值。父母该关注的不是孩子的朋友多少,而是与朋友相处时候的质量。
也有的孩子不爱大声嚷嚷,在人群中显得安静了些。于是父母眼羡那些在一群孩子里头大嗓子的孩子,认为看起来更开朗。但事实上大嗓门并不意味着说服力。所以,我们仍然应该以关注孩子同伴交往中友谊维系的时间、协作关系等为主。
3.多进行家庭游戏,教会孩子说“需要我帮你吗”、“你能帮助我吗”、“让我们一起吧”
孩子们之间的交往是建立在游戏基础上的。游戏可以教会孩子各种应对外界的常识,以及规则。所以,平时最好能有固定的家庭亲子游戏时间,通过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帮孩子学会分享、合作的技巧。
“需要我帮你吗”显示的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承担的态度;“你能帮助我吗”不是示弱,而是一种懂得求助的能力;“让我们一起吧”,可以用在分享的时候,也可以用来提议某次协作。另外,初次介入一个陌生群体时,需要教会孩子询问:“我可以跟你们一起玩吗。”同时,告诉孩子,被拒绝是正常的,我们可以找别人玩,或者稍后再试试。
网友评论:
除了教孩子社交技巧,随时反思家庭教养方式也很重要。若父母观察发现,自己的孩子总是不能够合群,因为过于边缘化或者太有攻击性而被人拒绝,那么一定和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有关系。
小编结语:最后,还要提醒爸妈们:足够的安全感、良好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社会化的过程更顺畅,因为父母恰当的爱与回应,会内化为孩子对自我价值的确定、对自己的认可和喜欢。真正喜欢、尊重自己的人,才能懂得善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