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艾玛·沃特森说的她需要跑到厕所里呆会儿,可除了去厕所透气,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能让内向的人在这种社交场合更游刃有余吗?当然有了!其实只要你做好充足的准备并且掌握一定的方法,内向的人也可以成为社交达人。
1设定目标
那天有个四大的合伙人通过“在行”找到我咨询社交恐惧。她身材高挑,面容姣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谈起参加社交活动,她一脸愁容,“我总觉得自己目的不纯”她说。
就像我之前在《会闲聊的人在职场更容易成功》中所说,很多人之所以讨厌参加社交活动是因为觉得自己动机不纯。问题是这种场合本来就是有一个商业目的(purpose)或者主题(theme)的, 这不正是这种活动的本质吗?如果没有的话,我们为什么不在家吃热汤面而是要踩着高跟鞋杵在那儿吃冷餐呢?
更何况你是带着目的去的,别人也是如此,都是千年的狐狸还玩儿什么聊斋啊?只不过大家需要通过闲聊(small talk)这么一个“过滤”机制来判断想和谁建立进一步联系还是就浅谈为止。
所以在去之前想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去,有什么特别的人想要找,特别的事想要和谁聊吗?还是你就是去乐呵一下,没什么具体目的,这也无妨。
关键是目的想的越清晰,准备的越充分,反而越不焦虑。最怕就是自己没想明白糊里糊涂去了,到那儿一个人缩在一个角落,一直在往嘴里塞东西,心里又觉得我不该来这儿就吃吧,应该干点儿什么吧?找谁说点儿什么吧?
这些问题都是应该去之前就想好的,这时候现想,难怪不知所措不知所云。
2结伴同行
当内向的人说他们需要静静的时候并不代表说他们非自个一个人呆着,就像艾玛·沃特森所说:
“当结识新朋友的时候,我会陷入社交焦虑。但这并不是说,当我和身边的一小群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我就不爱跳舞,或者放不开,我只是在公众面前绷得很紧”。
所以如果那种有很多陌生人的社交场合让你发怵的话,最好跟一个朋友一起去。这并不是说让你俩从头到尾像连体人一样绑在一起,而是当你需要充电的时候,你可以撤退到安静的角落,和同行的朋友聊聊,等电池充满了再出发。
但是怎么从一个谈话中撤出来而不显得冒犯他人呢?这个话题长了点,下次再说。
3问好问题
Adam Grant教授还有一个观点我不能再同意更多了!
”内向的人或许负面情绪比外向的人要多一点儿,但是外向的人并不一定就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同样多的正面情绪”。换句话说,外向的人多数情况下会自我感觉良好,但他们并不一定能让别人感觉良好"。
而真正好的谈话是让双方都彼此感觉良好的。
那怎么才能让对方感觉良好呢?这时候内向的人就可以发挥你的长处啦!当外向的人还在那儿忙着说个不停的时候,爱思考的你可以一边被动参与:点头,微笑,一边想一个好问题来问别人啊。
一个好的问题能将看似肤浅的闲聊带入到一个更深的层次,也因此和人建立更深的关系。至于什么是好问题,怎么才能提个好问题,也且听下回分解吧。
总结
职场圈子拼的是关系的质量和其多元化的程度,而不是你在社交场合说了多少话,拿了多少名片。
内向的人并不一定就缺乏和他人建立社交关系的能力,外向的人也没什么可沾沾自喜的。无论内向外向,我们完全可以把每一次和陌生人的谈话都当成一次探索之旅,让你的好奇心战胜你的恐惧和用尽了的“社交电池”。
Let your curiosity overcome your fear and exhausted social battery!
最后我想说说为什么作为一个相对外向的人,我总是没事儿闲着替内向的人打抱不平。
先说一个直白的不能再直白的原因。
教练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帮着人们看清自己某些“限制性信念”,比如内向的人就一定不善言辞。培训则是给出方法最终帮助人们产生正向的行为改变。
而当我们把所有行为都归结于天才,性格,长相,运气这些因素,那跟迷信有什么两样啊?那生病就找大仙跳两下不就完了?还要我们这些做教练的,做培训的干什么啊?
再说一个没那么俗气的原因。
我一个朋友的女儿前一阵准备申请美国的一个顶尖私立小学,让我帮她女儿看看她写的入学申请信。我说我先跟你闺女聊聊吧。结果我跟她闺女聊的时候,她就一直在那儿说“哎呀,我女儿啊什么都好就是性格太内向了!”
我看着她闺女,个子不高,比我小时候还白点儿,就在那儿安安静静地摆弄她的手工。一时间我放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就是那种知道自己不是人群中最亮眼的那个,知道妈妈觉得我不够好,并且为此感到不安但同时心里又很有谱。
是的,尽管从小被老师奚落,被老妈数叨,也因此很没有安全感,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一直有另外一个小声音在告诉我,你是Okay的。
我把之前写的那篇《在这个说说说不停的时代,真的只有外向的人才能成功吗?》转给了朋友并且给她讲内向和外向的差别。她一下子就转过这个弯儿来了,闹了半天不一定要能说会道热热闹闹才行啊!我女儿很okay啊!上个月她女儿画的一幅优秀作品被入选代表学校去哈佛大学参加为期10天的一个少年训练营。估计这会儿,小姑娘已经到了哈佛了。
一个观点,一篇文章,让一个妈妈少了些焦虑,让一个小姑娘自由绽放。这就是为什么我坚持为内向的人呐喊!因为每个人都应该自信地做自己。
什么内向外向的有那么重要吗?懂得接纳自己欣赏他人(包括自己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评论:
我们很少看到“性格内向者”和“领导者”同时出现在一句话当中。毕竟,人们通常的观点是,外向者能够成为优秀的公共演说家和社交能手——这是CEO和组织领导者必备的两种技能,但内向者并不具备这些能力。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和查尔斯•施瓦布都是“性格内向者”。
小编结语:在社交场合,性格内向者不会进行华而不实的闲聊。他们在开口之前,会专心致志地倾听和吸收他人的话。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他们不会考虑自己要说什么,而是通过用心倾听来学习自己应该说些什么。此外,畅销书作家、Quiet Revolution网站的创始人苏珊•凯恩认为,内向者都热爱学习。性格内向者属于内在驱动型,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寻求内心的满足,并不考虑是否达到外部的标准。试想一下,这会对绩效标准产生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