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对哪一类人是最致命的?
离婚对两种人最有威胁。
第一种人:救命稻草型(主题——空洞、乏味的自体与抛弃和冷漠的客体)
这样的人往往在小时候遭遇过依恋的创伤。所谓创伤,就是一再伤过,就不要再提起。这样的人,往往对小时候的记忆是比较淡的,你问她小时候的事情,往往都会不太记得。她能记得的事情可能都从初中开始。第二个特征是她在描述自己的情绪的时候,经常会说: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情绪就来了。第三是没有和恶性情绪相持的能力,一想到要被抛弃,立刻就会崩溃。
她们经常说的话就是:如果离婚,我该怎么办?我会孤老一生,最后死了都没人知道!离婚对她或者对孩子来说就是世界末日。
这样的人往往在幼年没有什么真正的爱,尤其是精神层面的爱。幼年的爱如此贫瘠,所以她对幼年的记忆也是一片空白,没有爱,就只能冬眠。对她们来说,婚姻是她人生中真正依恋的巢穴,也是她唯一能掌控的家。她们对爱,就像是刚出壳的小鸭一样,见到第一个能动的物体就会认其为一生的父母。对她们来说,婚姻就是她们第一次从缺乏爱的世界中醒来见到的第一个可以依赖的世界。
对她们来说,爱就是单行道,一旦体会到一次被照顾、被呵护、被体贴、被理解、被在乎、被欣赏、被认同、被心疼、被承认和被接纳……的感觉,她就很难回到冬眠的世界了。
于是她就像是被剥开了蛋壳的小鸡,被扔到茫茫大雪里。
婚姻对她来说就是唯一的人皮,没有这张皮,就会露出她的内在的母爱的空洞。爱就是这样,一旦从冬眠醒来,就很难被催眠了。
因为她之前的依附创伤都是被压到潜意识里了,婚姻的分离,对她来说就要面对当年那些无法承受的时刻,每一次她对父母之爱的渴望的被拒绝的痛,都会在她内心复活,这是千刀万剐之痛,这是形销骨立之空,婚姻这张人皮一旦被剥离,我们看到的她的灵魂,只剩下骷髅一具。
第二种人:无地自容型(主题——羞耻、挫败的自体与充满评判的客体)
她们离婚也是被剥掉一层,但被剥掉的不是皮,而是衣服,婚姻对她来说就是遮羞布,一旦这个遮羞布撤掉,她就要面对过去的很多耻辱感。这些羞耻感往往来自小时候,每一次她想要主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都要被打击;或者每一次她想要自己想要的,都会被打击。
前者会影响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后者会影响到一个人对于付出和依恋的态度。
比如丈夫要离开妻子,这个时候,主动性被打击的人,往往会这样和自己对话:我是个没有能力的人,我没有办法挽救婚姻,我也没办法过离婚后的日子,我没法照顾我自己,我以后的生活就是一个悲惨世界,我不是好妈妈,我不是好妻子,我是个只有负能力的人,我是个脆弱的愚蠢的充满了缺点的丑陋的家伙,我是“三无先生”(无力感、无望感、无助感)最宠爱的伴侣。
在依恋方面受伤的人,会这样和自己对话:
我不能说我需要他,我不能我害怕失去他,如果我表达出需要,多半会被拒绝,不,一定会被拒绝,一旦拒绝我就完蛋了,我怎么能说我离不开你呢,我太贱了,我的需要太龌龊、肮脏,我就像一个蠢货一样……
可想而知,一个人反复这么催眠自己以及他人,她在上挽救的战场之前就已经被内耗到衰竭了,婚姻一定完蛋。
网友评论: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在心理学的视角上,是一种自我欺骗。因为人性从本质来说就是自我的。这个世界上所谓的无私,其实是一种幻象。就是雷锋,他为他人做好事,也是因为愉悦而做,而非因为痛苦而去做。就算是受虐狂,也是因为将痛苦转为快感,才会乐此不疲。
小编结语:一个孩子的一生是由他第一次跌倒开始算起,摔倒那一瞬间,一个妈妈的内在小孩的痛,决定了这个妈妈体验到这个孩子的痛,如果这个妈妈小时候,得到了足够好的照顾,那么她就会用靠近这个孩子体验的方式安抚这个孩子,如果妈妈小时候每次跌倒的时候受到的是忽视甚至羞辱,那么她可能要么夸大这个痛苦,要么缩小这个痛苦,而无法如实地面对这个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