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心理规律,对未知事物产生恐惧
妈网网友@JudyQin:有一次家里遭小偷了,损失严重。看着我们又惊慌又气愤,反应强烈,小宝也觉察到了,我就给他说,这是坏人偷了我们的东西,坏人太可恶了。然而,这不但没有让小宝觉得安心,反而让他对“坏人”产生了更深的恐惧。每次我们要出门,他都说,“麻麻别走,坏人要来偷东西了”;带他出去,他也总是担忧,“坏人会不会把我抓走”;有时候睡梦中都会突然惊醒,“坏人不要偷我们家东西”……
都说“无知者无畏”,但事实往往是对未知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恐惧的情绪。恐惧是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自然而然出现的一种基本情绪,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他们不知道的事物,他们不知道这些未知事物会不会突然发生巨大的声响,什么时候会对他们发起攻击,能否对他们原本安定的生活产生影响……孩子天生想象力丰富,他们善于将想象的东西与现实结合在一起,从而“看到”或“想到”大人无法理解的恐惧。所以,想让孩子“无畏”,粑粑麻麻要先让他们“知晓”事物的真相。
家长保护过度,缺少独立面对的自信
妈网网友@思恩妈咪:总觉得过去对女儿代劳太多了,事无巨细都帮她做,现在女儿三岁半了,想要锻炼她的独立能力,可是她太胆小,看见生人不敢说话,没有人带着根本不敢跟小朋友玩,让她独自睡觉死活不愿意,天天哭天天闹……不想纵容她,但是又不知道如何锻炼她的胆量,烦恼!
孩子没有胆量独立面对世界,没有自信独立生活,归根结底就是过去父母的过度保护。孩子学走路,麻麻一直在后面叨叨:“小心啊,慢点走,别摔倒了……”;孩子要自己倒水喝,麻麻惊呼:“放下放下!小心烫!让我来……”; 孩子要去跟小朋友玩,麻麻不停叮嘱:“要一起玩,不要打架哦!”孩子一开始是“初生之犊不惧虎”,勇往直前地去探索、触摸周围的事物,可粑粑麻麻将每件事情都视为危险的、困难的,事事帮孩子出主意,甚至事事代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这件事有危险,我不能独立去做,得麻麻帮忙。这样,孩子的胆量如何能够得到提升?
不良教养方式,才是孩子恐惧的根源
妈网网友@维维妈gz:我儿子怕黑、怕生、怕小动物,五岁了,胆子还是很小,事事依赖家长,连粑粑麻麻离开一步都会哭。然而我知道,这是有原因的。之前我们把他放在老家奶奶家里照顾,她奶奶最擅长的就是“不听话会有坏人来抓”“到处乱跑,当心老虎逮到你咬你一口”“老巫婆最喜欢抓晚上不睡觉的孩子”……让婆婆带孩子,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然而现在孩子太胆小,我该怎么破?
这位网友已经意识到不良教养方式对孩子“胆量”造成的影响了,然而却有点为时已晚。家长对孩子灌输的负面情绪会让孩子越来越退缩,越来越缺乏自信,而家长“虚构”出来的恐怖景象更是容易让孩子陷入到恐惧的情绪中,这些让人害怕的画面会深深烙印在孩子的脑海里,把这些画面当成真实的存在,并且跟自己的生活建立起联系,从而让孩子长期处于恐惧之中。如此,孩子又怎能“胆大妄为”?
要鼓励,不要恐吓
当孩子恐惧时,最好的做法是让孩子消除恐惧,而不是逃避恐惧,或是用另一个恐惧来“镇压”孩子。孩子不敢与人交往,害怕独立完成生活的每一件事情,麻麻应该采用鼓励的方式,轻轻地将孩子“推出去”,而自己则成为孩子背后坚强的后盾。孩子有麻麻的支持和鼓励,还知道麻麻在身后默默保护自己,心里就踏实了,才能大胆地前行。相反,如果麻麻用恐吓、欺骗的方法来误导孩子,不但不会消除恐惧,反而在无形中加深了恐惧,这就是将孩子引导到胆小方向的馊主意。
耐心解释,让孩子知道真相
孩子对外界的一些事物产生恐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对这些事物产生的缘由不了解。所以,要战胜这些让人恐惧的“敌人”,首先要深入敌后,让孩子了解恐惧的缘由,让他们更加坦然面对自己的“敌人”。而例如一些自然现象或产生过程比较复杂的事物,也许孩子一时间不能完全明白,麻麻可以将其拟人化、形象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孩子解释清楚。孩子明白了这些恐怖的事物原来都只是正常现象,也就不会再害怕了。
放开手,让孩子多锻炼
对于胆子小的孩子,父母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千万别在这份鼓励之上增加更多“附加条件”,因为这些附加条件往往成为孩子勇往直前的心理顾虑,让孩子胆小自己做不好,从而让刚刚上升起来的一点点自信心又被打压下去了。想让宝宝的胆量更大一点,不要畏首畏尾,更乐于接触、探索新鲜的事物,粑粑麻麻应该尽量放开手,让孩子独立去锻炼、去闯荡,而粑粑麻麻要做的就是保证孩子的人生安全,仅此而已。
网友评论:
胆子大、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孩子固然好,这将是他们未来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技能。但是,胆量较小、性格文静、沉着稳重的孩子也未必不能成功,毕竟能够“静下来”专心做一件事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小编结语:宝宝胆子大还是小,粑粑麻麻也不必过于介怀,根据孩子本身的性格特点,去塑造更完美的性格,这才是关键。而不论孩子需不需要“练胆”,正确的家庭教育将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