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可以传达上千种意思。从“你真算得上是全球最笨的家长”(把眼珠大幅度地翻来翻去外加哼哼)到“我太沮丧了,我最好的朋友和我闹翻了而且再也不会和我玩了”(一副黯然神伤的样子,盯着没啥好看的车窗外),再到“我忍无可忍了,想打一架”(眯起眼睛,交叉手臂,摆出挑衅的架势)等之类不一而足。甚至连咕哝声都有清晰的含义,不是吗?
当父母听到咕哝时,第一件事是:咕哝回去。通常情况下,这一招儿会打破僵局并给双方带来欢笑(最差的效果也不过就是换来个白眼儿)。父母应成为一个会察言观色、懂得肢体语言的家长。
当父母看见孩子的肢体语言在述说“我感到被打倒了、耗干了,真丧气”。最恰当的回应也许是:“小甜心,你今天看上去真懊丧。有什么事想要说出来吗?”
如果孩子摇头或者耸耸肩走开,随他去吧。别像猎犬一样跟着他,企图嗅出什么蛛丝马迹。但父母要随时准备着,在他愿意谈话的时候做一名倾听者。之后,父母通常会听到一通关于孩子生活中发生的这样那样的事的牢骚。
假如第二天孩子仍然沉默不语,和前一天同样的状态。那么父母可以温柔地说,“昨天我相信了你说的话,可你看上去还是挺烦恼(或者不高兴、担心)。如果你愿意和我说说究竟是什么让你如此心烦,我会感到很荣幸的。”
这样的举动表明父母的确留意到他的感受。如今很多孩子觉得父母不在意他们,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得不到家长支持的孩子在青春期的这几年将举步维艰。倘若父母能邀请而不是迫使孩子把感受说出来,他们在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的时候会说的。
尽管,现代社会的通讯设施越来越发达,电脑屏幕里的视频和语音却无法代替妈妈的拥抱,亲吻,皮肤对皮肤的接触,眼神和眼神的交流。如果仔细倾听孩子的身体语言,我们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也更容易传达我们的爱意。
1、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是孩子的“安慰行为”,说明他内心感到紧张不自在,可能需要妈妈的更多关注了。
“吸手指?哈,没什么大不了的,很多小孩都吸!”
是的,儿童心理学认为,一般情况下,吮吸手指是孩童时期吮吸母乳、奶瓶的延伸,和婴儿时期的抓握反射一样,是一种本能的动作。大多数情况下,过一段时间自己就会好。这里就要建立一个基线了。“基线行为”(base line behavior) 就是宝宝的常态,比如平时吃饭什么习惯啦、怎么归置自己物品啦、坐姿什么样啦。常常亲手照顾宝宝的妈妈心里会有这样一个标尺,容易分辨出孩子的正常表现以及突兀异常的表现,就像医生发现生病和健康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如果一个平时不吮吸手指的孩子,最近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吸手指,这可能是孩子的“安慰行为”。安慰行为说明人的心里不自在。这些动作成人也有——比方有人紧张时会不停拨头发、旋转手指上戒指等等。回想一下,最近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宝宝感觉孤独,紧张,或者担心?
不要强硬地去制止:“把手放下!脏!”“不要老是吃手!”这样可能反而使这个习惯得到强化。
孩子只是需要你更多的关注。最好的亲子关系当然是照顾、关爱、倾听。如得不到,有些孩子宁可用找茬、叛逆、闹事招致打骂等等手段刺激关系,寻求关注。父母的关爱与拥抱能让他们转移注意力,安全感十足,不需要再做出安慰自己的动作。
2、手臂冻结
限制手臂的活动是不积极、自信低的表现。孩子期待一个家族聚会很久了。
以前每次碰面,他都无比热情地和每位家庭成员问好拥抱,但是这回,轮到小姨父时,他却不言语地将手臂放下并躲开了。或者,每天上幼儿园都高高兴兴地和阿姨、园长、老师问好,但这天到幼儿园却冷淡地拒绝某位阿姨的牵手,把身子转开。
孩子显得非常不愿意回应对方的肢体行为——注意,这时候他正在偏离他的基线行为。
“你怎么了?”“这孩子今天怎么回事?”“怎么那么不礼貌啊你!”不要单纯地指责孩子,不公平呵。他冰冷的反应说明他感觉到了某种威胁或者害怕,可能毫无缘由,只是突然情绪不好,也可能和对方上次见面时候产生了不愉快事件,或者老师特别偏爱某个小朋友,他感到自己受到了威胁。
往往还伴随着另一个动作,“腹侧否决”,就是孩子把整个身体都转开了,仿佛在说,“不要靠近我”。有趣的是,孩子也能注意到这些,一个孩子眼中,人体像布告板,能通过姿态手势、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表达思想。他们都能读懂这种表达。如果你正忙着工作,家务,讲电话,讲电视,上网,孩子高兴地向你奔来,展示劳作课的一件手工玩具,或者抓来的一枚金龟虫,你不觉得重要,给他一个“腹侧否决”,他会感到拒绝和孤独。
3、躯干伸展
舒适的信号,领地宣言,对抗权威孩子放松地把四肢摊开,这是他感到舒适的信号。也是领地宣言——比如有些男子捍卫领地的方式,就是把手臂展开放在女友或准女友身后的靠背上或者肩上。但是当人们正在讨论很严肃的事情的时候,这个动作就成了霸道的表现。有些孩子在受到责难或惩罚时,会坐在椅子上伸展四肢,这是在对抗权威的模式。
假如孩子在面对严肃问题时有这样的表现,你可以要求他立刻坐直,如果要求无效,就立刻侵入他的领地(坐到他的椅子旁边),出于对空间入侵的反应,他会立刻坐直。如果没有及时管教,放之任之,他会对你,以及你代表的权威,爸爸、老师、妈妈、长辈、老板……越来越不尊重。如果养成了习惯,在本应集中注意力坐直的场合做出类似动作,会让人觉得他粗鲁没有礼貌,而影响今后的交往。
4、活跃的脚部动作
足尖指着孩子真正想去的地方研究发现,从交谈中两人脚尖的朝向,就可以判断双方是否友好,话题是否协调——若是一方的脚尖朝着另一方,说明他对对方有好感,同意对方说的内容。
成人一直有这样的肢体语言习惯。比如一个人正接听电话,客气平静谦虚地:“啊,听到升职的消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其实露西也很优秀,呵我将努力工作,希望能不辜负领导的厚望……”口上语言说得冷静,而脚尖不停地跳跃有如舞蹈,泄露了因为升级激动不已的心情。
孩子身上也会有这样的地图。比如:上半身在书桌前好好地写着作业,或是在餐桌前安静地吃饭,双脚却朝着门口的方向,那多半是她想着赶快出去和伙伴们玩游戏啦。你可以说,专心吃完饭就可以出去玩啦!
宝宝平静地与你对视,若无其事——但是脚的动作非常活跃,泄露了她紧张、激动或者高兴的心理活动。也许他正在想别的事情,和你的话题没有什么关系的——不妨问问他:“呵,可有特别好玩得事情要和妈妈分享?”
网友评论:
关爱孩子,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及身体动作的变化。
小编总结:总之,父母要重视孩子的成长,要了解上面的这些问题,掌握好具体的方法,及时调理宝宝的身体,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