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钟情”是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就发生了很深的感情。这是人际关系心理学中称为“人际吸引力”中的一种模式,即“仪表吸引”,以个体的容貌、体态、外观的行为、举止产生对他人的吸引。这“一见钟情”的心理学基础就是被对方的外在表现所吸引,而予以专注的情感(“钟”就是专注的意思)。性心理学家指出:男性有个特点,对异性存在着普遍的好感,男性几乎对所见到的每个靓女都要好好地欣赏,欣赏对方的外表、仪态、口才等。“一见钟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表明了个人选择配偶的心理倾向,是每个人在走向恋爱的过程中都渴望遇到的。但严格地讲,“一见钟情”还不算是真正的爱情。
青少年在耳儒目染的成长过程中,由于阅历的有限,他们会乐意接受许多有关恋爱的话题,从书本、影视中了解到多种恋爱的方式,他们总希望追求一些浪漫的情调,找寻触电的感觉,盼望极其神奇的“一见钟情”。他们对爱情观念的认识是理想化的,鉴别能力很差。因此,青少年对这个问题一定要慎重行事,认真对待。
事实上,从很多的事件中可以清楚见到,从“一见钟情”发展到恋爱结婚,直至白头偕老的微乎其微。有的人就是因为过分相信感觉,不对对方进行全面的了解,结婚后矛盾重重,吵架,相骂,最终不欢而散。因此,从整个社会的婚姻家庭来看,“一见钟情”并不是好事情,是不值得肯定和提倡的。青少年尤其不能只顾浪漫,而去寻求这种理想化的爱情方式。
真有“爱之图”吗?
西方学者早已提出“爱之图”一说,即说每个人的大脑深处早就有一幅最相恋对象的图画,现实生活中若遇到跟这幅图像相似的人,就会产生强烈的亲近和爱恋之感,越是相似,爱恋的感觉越强烈越真实。以这一说法来解释“一见钟情”,应该是不谋而合的,现实中碰到了自己的“爱之图”,只要一见就爱恋上了,快到只有“一见”的功夫,就爱到了“钟情”的程度了。
爱之图和一见钟情不谋而合,又相互予以证明,脑中有一个现存的“图像”(爱之图),所以才有“一见钟情”现象,既然“一见钟情”,又证明了“早已爱过”,相互佐证。既然没有人否认“一见钟情”的存在,当然人们也不能否定“爱之图”的假设。
人类婚姻自发展到单偶婚即一夫一妻制的婚姻以来,婚外恋和婚外性行为,几乎是伴随一夫一妻婚姻必不可少的社会现象,甚至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夫一妻制婚姻的一种补充,因为现有的婚姻并不是人类最合理的婚姻,婚姻真正有爱情的或者是持久有爱情的夫妻实在是少数,而婚姻更多的只是一种社会的性制约形式而已。为什么在多数人的一生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婚外恋情的出现呢?
因为他们即使在婚后,依然有很多的机会与自己“爱之图”有不同程度相似的对象相遇,而因此会产生各种程度的婚外恋情。
有人说一见钟情不一定有好结果,说明一见钟情只是一种短暂的假象,而不能认为是真爱。那当然,“一见钟情”缺乏对对方的真实了解,远视的图像符合“爱之图”感觉就来了,走近而视,越近越不像了,钟情之感也就越近越淡,待见到其真实,视其内心,发现原来判若两人,钟情也会不复存在,甚至转化为厌恶……
假如远视者钟情,近视仍钟情,越看越真,钟情越深,才认为是真正的“一见钟情”。
国内国外都有很多的“一见钟情”而终生相爱的或相伴的爱情故事,尤其是我国历朝历代很多爱情故事大都是“一见钟情”而开头的,因为在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女孩子都很少出门,偶尔上了庙会,看了花灯,或者窗下有俊男走过,都会从此陷入爱情的漩涡。现代社会流行的旅途恋、网恋、邂逅相恋等等,也多基于“一见钟情”的基础。
一见钟情和普通爱情有何区别
一见就是刚一看见之意,表示快,快到“瞬间”、“即刻”对方的相貌一映入自己的大脑,与脑中原存的“爱之图”磨合,立刻产生反应,那么熟悉、那么亲热、那么可爱。不像遇见陌生人,首先要仔细端详、观察,甚至试探,不断地去了解对方,产生第一印象,以判断他(她)是好人还是坏人,来者不善还是友善,自己的安全感怎样等等,以后才能逐步放开与其交往。而一见钟情者则不需要这个过程,一见如故,一见到就感到亲切,一见就有信任感,不假思索,甚至他们自己也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那么快就信任对方,对对方产生的都是好感……
普通恋爱,一般就没有那么快,初次见面,觉得很新鲜,会产生第一印象,从对方的相貌、身体素质、仪表姿态、气质风度,从而得到一些初步的判断,在这中间,第一眼看到的外貌也很重要。比如一位男士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位非常靓丽的女性,产生爱慕好感也很正常。因为男人视女人,审美观的主要特征都是共同的,一位美女几乎所有男士看到都会说她很美,也同时会产生爱慕,产生好感,这种爱慕或好感当然也有“一见”即生之意,但这种爱慕和好感仅仅是肤浅的一种好感,等到真正爱上对方,决不是“一见”就定的事。
钟情,就是一心一意的、非常明确的、单向表达的爱慕之情,这种情是深层的、专一的,即情有独钟,非他(她)莫属,而且是全身心的。当确信对方也钟情于自己的时候,更是全身心投入,不顾一切,义无反顾,会进入一种迷醉的状态,情不自禁,忘乎所以,疯狂投入。对对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高度敏感,对自己会有震撼性的影响,情感波动很大。
由于强烈爱意,常会把对方看得是完美无缺的,即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爱情中的“晕轮效应”。“一见钟情”中的爱情,瞬即投入,不知不觉即达钟情的程度,这种投入理智的成分较少。
一般爱情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而且也正因为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即使其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其爱的程度仍不易达到痴迷的或者钟情的程度,一般爱情中理智的成分相对较多。
一般爱情可以有良好的或爱慕的第一印象,随后由于接触的增多,交流沟通,相互了解,逐步加深了爱慕之感,逐渐培养了爱情。
一般爱情也可以没有良好的或爱慕的第一印象,但以后有不断接触和交流的机会,逐渐由同事或熟人发展为朋友或挚友,在不断深化的友谊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为爱慕之情。
还有的根本未见过面,由文字(书信)、网上的信息,或电话交流,而产生了恋情,尤其是网恋,随着手机、网络生活的普及,越来越盛行。
一般的恋爱与一见钟情不仅在恋情发展的速度上,而且在恋情的深度上存在明显不同。
一见钟情有不可替代性
存在爱之图的一见钟情,在经历第一印象到深入了解之后,会非常相互专一,不可改变,不可替代,相互执着地认定对方,对待其他条件更优秀者、更热情者会毫无感觉,不屑一顾。即使自己也想主动迎合对方,甚至对对方的热情或爱慕做出反应,但自我感觉就是不到位的,即便与对方走得很近,甚至有了正常的性交往,也能感觉到性快感,甚至性高潮,但就是留不下深刻的爱意,无法刻骨铭心;也能相互伴随,不断交流沟通,相互理解帮助,能做一对常人看来是很好的夫妻,但感觉到总是到不了一个高度;偶尔离开了,甚至长时间分手了,感觉平淡,没有深刻的相思之情;小别再聚,也没有多大的激情,若遇比对象更漂亮或更潇洒的很容易移情别恋,容易充当第三者,甚至发生婚外情。
换一个说法,即易出现婚外恋情者,说明他们并不是互为“爱之图”的夫妻,或者说他们此时已经不是互为钟情之夫妻了,真正钟情的夫妻,是无需在婚外寻找刺激或者补充的。“一见钟情”过渡到持久的钟情,是婚姻最牢固的基础,最理想的匹配。
爱情的持久性
一般人的性爱,正如恩格斯所说是可变的,男人变得更快,女人变得相对慢一些,正因为男人性爱有较大可变性,所以,相对于女人,男人更花心,更趋向于多妻,或者婚外恋。即使夫妻互为爱之图,男人婚外恋趋向仍大于女性,只有女方比男方更符合于对方的爱之图时,夫妻之间的爱情才会更趋向于专一。
在现实的两性关系中,男方更关注性爱,而女方更重视情爱。男方性爱之异变,必然影响女方情爱的发展,所以当女方更接近男方的爱之图时,夫妻爱情持续和发展才有更好的保障。很多女性的感叹:“找不到我爱的人,就找一个爱我的人吧!”还是挺有道理的。
我们的口号却是找一位我爱的、他也更爱我的人更好,当然最佳的选择应该是互相都爱得执着、专一,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才能“白头偕老”,享受一生的真正爱情。
素未谋面的两人,四目相对的一瞬间,便怦然心动。看见的第一眼,便爱上了,这便是一见钟情。这不只是所谓的"命运"使然,也有其背后的科学道理。我们为何会一见钟情?
一.相对于女人,男人更易一见钟情
男性对女性同伴注视的时间
越长,他们想要跟她约会的想法就越强
2010年,来自荷兰奈梅根大学等三所大学的研究者们,以考察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为名招募了115名奈梅根大学单身本科生,他们的性取向都是异性恋。所有的学生都需要跟他们异性同伴在一间类似酒吧的实验室里进行5分钟的交谈,谈论某个电影或者城市的夜生活。
相比于不漂亮的同伴,男性在漂亮同伴的脸上停留的时间更长,前者是4.51秒,而后者则长达8.20秒。但是,女性好像对同伴的长相不感兴趣,她们注视同伴脸庞的时间在不漂亮和漂亮两种情况下没有区别,前者是7.54秒,后者是7.31秒。另外,男性对女性同伴注视的时间越长,他们想要跟她约会的想法就越强;而在女性中,注视时间跟约会意向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二.微笑的眼神,更好的“眉目传情”
值得拥有程度=外表吸引力x被接受的可能性
英国阿伯丁大学玛利亚·梅森(Malia Mason)等人制作了一系列动态图,一种是眼神先直视再移开,另一种是先看别处再直视。而表情不发生任何变化。参与者并不知道实验的真实目的,只是给每个面孔打分,并且单纯以为这是一个测量男女审美差异的实验。结果出来了,同样的面孔眼神从看别处到直视时会显得更有魅力。这可能是因为这让实验参与者感到自己成为了面孔注意的焦点,而不是被对方失去兴趣。
三.“我真的很喜欢你,却不知道原因”
逝去的是时间,忘不掉的是那张梦萦魂绕的脸庞
爱TA,也爱TA的相似物,这种现象被研究者称为"迁移"。迁移并不是来源于你和相似物的熟悉程度,而是因为记忆里真正爱的人的音容笑貌被激活了,对于那人的那份情感也就复苏起来。就像无意中按动了一个开关,打开了记忆的阀门。给这个素未谋面的人染上了一抹旧时的感情。
我们常常说,初恋是最难忘的,很多人到中年,经不住七年之痒而出轨,他们陈其原因往往是为了寻找那种沧海一粟的感觉:情人多多少少会和他们的初恋有点相貌上的相似。究其原因,就是对方的长相激发起了回忆里那份深沉的感情。
而所谓"恋父""恋母"情结更是人之常情,大多数人出于对父母的爱,将这份感情迁移到了与父母相似的人身上。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逝去的是时间,忘不掉的是那张梦萦魂绕的脸庞。
接下来,看看网友们对这件事情有什么样的看法吧:
网友评论:
我当初对她一见钟情,凭直觉就知道我们之间一定有某种神秘的缘分。是吗,那你跟她搭讪了没有呢? 当然有,我追得很用心卖力,最后关头还使出了杀手锏,告诉她我老爸是百万富翁。 哗,那你们一定是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是生活在一起了,她现在是我后妈。
网友评论:
我想为了结婚去谈一次恋爱,爱情越来越让人害怕去接触,以前跟一个人都以为一辈子,现在跟谁都害怕只是一阵子。我相信爱情依旧是存在的,我依旧是充满期待,我可以等,幸福可以[不要]来得慢一点,只要它是真的!我不相信一见钟情,一见钟情的只是脸,爱情需要经营,爱情=0.5+0.5=1
小编结语:通常,钟情男女初次相见,除了对对方良好的学识风度、优美的身体仪表、得体的进退谈吐等外显人格特征表示悦纳、接受、欣赏外,异性交往在审美标准上的“生理效应”也是激发情感的重要因素。可以认为,陷入一见钟情的双方,一般都伴有一定的亲近、愉悦、爱慕等情感的或生理的体验与感受,这正是异性相吸的“自然”基础,特别是对那些“条件”相当的男女更是如此。我们知道,初次见面就有好感或志趣相投的情形,在同性间也会产生,但这种感受是有别于彼此爱悦的异性在初次见面就有的那种体验。您有任何婚姻情感方面的困扰,欢迎拨打婚姻帮全国客服热线:4006-520-255,我们有专业的婚姻情感心理咨询师为您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