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观念永远是错误行为的根源。儿童乳牙的健康直接关系到换牙期直至成年后的口腔健康状况。专家认为,若对患龋的乳牙不及时治疗,乳牙过早缺失,不但会错误引导恒牙的萌出,影响恒牙的整齐排列,还会导致牙髓炎、根尖炎,严重的会引发全身性疾病。乳牙龋齿不治疗,即意味着让孩子伴随病牙成长6+n年。
暑期已经过半,记者在北京市的几家牙科门诊都看到,大大小小的学生依然拥满了大厅,大医院更是一号难求。从分诊台的护士口中得知,放假期间治疗龋齿和矫正牙齿畸形的孩子最多,孩子们的年龄多是在换牙期和结束换牙期,而乳牙期到医院看牙的孩子并不多。与之相对的是,还有更多需要到医院看牙齿的小患者,正在家长的等待观望中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中国口腔医学会发布的《城市居民饮食与口腔护理习惯调查报告》显示,5到6岁儿童66%患有龋齿,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薄弱的口腔护理意识导致大批儿童成为口腔疾病的受害者。实施伤害的,正是孩子的监护人——那些深爱孩子的父母、家人。
国人不重视牙齿健康直接导致幼儿龋齿治疗率偏低
据记者多年观察、了解,家长的错误观念源于对牙齿健康、美观的期望值较低。而期望值低又来源于我国国民牙齿健康的整体情况较低。人们对比周围人的普遍状况,认为一个人牙齿排列不齐算不得大问题,只要还看得过去;有几颗病牙也算正常;五六十岁掉牙齿是难免的;七八十岁满口没牙齿了是正常的。人们习惯于等牙齿痛得自己对付不了了,才去看牙医。多数人每天刷牙,但很少有人常年保持吃完食物即漱口的习惯。一旦塞牙,选择用牙线的也微乎其微。
不正确的观念直接导致了我国居民的牙齿健康状况整体偏低。世界卫生组织对中老年人牙齿保健提出目标为:80岁时,至少有20颗牙能正常咀嚼。但在我国,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5~74岁的老年人中,有牙齿缺失的达到86.1%,10.51%的人满口牙一颗不剩。
正是由于成年人对牙齿健康的忽略,也导致了我国儿童牙齿疾病的治疗率相对较低。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主任医师王嘉德介绍说,有资料显示:我国儿童龋齿发病率高,而治疗率却只有10%左右。
家长不愿给孩子治疗患病乳牙的原因是,确实存在一些实例:乳牙期患龋齿,而换成恒牙后一切正常。
也正是过于依赖孩子换牙后牙齿状况会有所好转,很多家长找寻各种借口不带患有龋齿的幼儿去看医生,以至于错过龋齿治疗的最佳时机。
乳牙易患龋齿,不治疗影响恒 牙萌出甚至引发全身性疾病
为什么乳牙易患龋齿?北京君华口腔医院主任医师徐君华介绍说,原因有四个,一、乳牙形态较恒牙窄,决定了食物易存留在牙齿之间,而此处为不易清洁区;二、乳牙的牙釉质、牙本质抗酸能力低;三、小儿食物多细腻黏稠、含糖量高,容易产酸;四、小儿睡眠时间长,唾液分泌少,导致口腔自洁作用低。而小儿自己清洁口腔的能力也较低,长时间不会漱口,会漱口了刷不好牙。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口腔卫生。
北京军区总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陈增力介绍说,乳牙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儿童换牙时间通常在6~12岁之间,这个年龄段儿童颌骨发育快,只有健康完整的乳牙才能保持正常的咀嚼,从而给颌骨以生理性刺激,有利于颌骨的生长发育和牙齿正常的替换。若对患龋的乳牙不及时治疗,乳牙过早缺失,不但会错误引导恒牙的萌出,影响恒牙的整齐排列,还会导致牙髓炎、根尖炎,严重的会引发全身性疾病。
换牙期从6岁到12岁。乳牙龋齿不治疗,即意味着让孩子伴随病牙成长6+n年。
孩子长蛀牙多是家长的错
无论国内、国外的专家都普遍认为,孩子蛀牙,大多是家长犯的错。
香港大学牙医学院牙科公共卫生讲座教授卢展民认为,根据统计数据,家长教育水平愈高,子女蛀牙相对少。
北京君华口腔医院主任医师徐君华介绍:俗话说的“牙疼不算病”是错误的。除了一些疾病用药导致龋齿,如哮喘,其余多数情况还是对口腔卫生不够重视造成龋齿。而实际上,龋齿对全身健康的影响很大。忽视龋齿,可以加重或诱发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等心脏疾病。因龋齿而造成口腔黏膜和唾液的抵抗力下降,很容易诱发口腔炎症、化脓性扁桃体炎,得了扁桃体炎又很容易诱发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症、化脓性淋巴结炎。龋齿还会造成牙龈的发炎,从而引发淋巴结炎。
近期美国研究人员发表报告:龋齿是呼吸道病菌的温床,能使生活在医疗区域中的老人罹患肺炎。
在台湾曾有较为极端的案例,一患者因龋齿长期感染不治疗,病菌随血液进入心脏,将心脏全部腐烂掉。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近日刊文指出,口腔专家认为,实际生活中,父母在儿童牙齿保健方面还存在不少错误做法。
1.让7岁以下孩子独自刷牙。
多数孩子到8岁才能掌握独自刷牙的正确方式,所以父母需要对低龄儿童的刷牙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每颗牙齿的表面都得到了有效清洁。
2.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
这是导致蛀牙的最常见的问题,生活中有不少父母这么做。这种习惯会让孩子口腔中的糖分和细菌含量不断升高。如果婴儿在夜间醒来吃奶,之后父母要用清洁的纱布或软布给孩子擦嘴。
3.首次看牙医的时间过晚。
2~3岁的孩子需要全身麻醉来治疗蛀牙和感染,这在临床中很常见。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带孩子看牙医的时间晚了。孩子首次看牙医的时间应当是长出第一颗牙或1岁生日的时候,然后每半年检查一次。
4.提供所谓的健康食物。
香蕉、葡萄干和全麦饼干看似健康,但这类食物中的黏性物质和浓缩糖分会积存于牙槽中,形成蛀牙。最好能把这些食物与正餐一起吃,这样会有更多的唾液对牙齿起到清洁作用。
5.认为长蛀牙没什么大不了。
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孩子长蛀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只要不影响吃东西,就没必要太在意。正是这些观念,导致孩子们在儿童期的蛀牙得不到有效治疗,以至到成年后牙齿健康状况不佳。
6.不使用含氟牙膏。
美国牙科协会修改了规则,建议2岁以下的儿童还是使用含氟牙膏为好。尽管还存在争议,但专家认为这是预防蛀牙的最佳办法之一。合适的剂量最关键,3岁及以下的儿童使用的牙膏量相当于一颗米粒,3~6岁的儿童使用豌豆大小的量就足够了。
7.给孩子喝饮料。
年龄稍大的孩子患蛀牙的一个常见原因就是在吃饭、玩游戏时喝饮料。牙齿整天浸泡在酸性物质中,无法恢复酸碱平衡。
怎么做孩子牙齿才会健康?
家长的观念进步和坚持不懈的督促是保证孩子牙齿健康最关键的保证。
1.多吃营养和富含纤维质的食物。
15岁以前的儿童少年,应该注意合理营养尤其是多吃含有钙、磷、维生素类的食物,例如黄豆和豆类制品(豆腐、豆浆)、骨头汤、海带、鸡蛋、海产品和新鲜蔬菜及水果等。在饮食中还应适当选择一些粗糙的、含有纤维质的食物,使牙面能获得较好的摩擦功效,以促进牙面清洁。
2.天天刷牙,饭后漱口,尤其是睡前刷牙更为重要。
刷牙要做到3.3.3制:即儿童从3岁开始刷牙,每天刷3次,即早晨、中午、晚上饭后刷牙,每次刷3分钟。
3.应用氟化物预防龋齿。
在低氟地区,可经常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既安全又能有效 地预防龋齿。
4.定期检查口腔。
儿童6个月一次,青少年每年一次,这样可以早期发现龋齿、及时充填。
5.在适当的年龄做窝沟封闭。
适合做窝沟封闭的最佳年龄,一般在磨牙萌出后一年之内。具体来说,3~4岁儿童,封闭乳磨牙,6~7岁的儿童,封闭第一恒磨牙;11~13岁的儿童,封闭双尖牙和第二恒磨牙。做了窝沟封闭以后,应每隔半年到医院检查一次,如果封闭材料脱落,应该重新封闭,定期检查。
6.少吃零食和糖果。
零食、糖果和甜食永远是牙齿的敌人,控制糖果、甜食其实是最有效的预防蛀牙的方法。
网友评论:
牙齿健康真的很关键,如果没有从小爱爱护牙齿,长大后会生出许多牙齿麻烦。
小编结语:儿童乳牙的健康直接关系到换牙期直至成年后的口腔健康状况。专家认为,若对患龋的乳牙不及时治疗,乳牙过早缺失,不但会错误引导恒牙的萌出,影响恒牙的整齐排列,还会导致牙髓炎、根尖炎,严重的会引发全身性疾病。乳牙龋齿不治疗,即意味着让孩子伴随病牙成长6+n年,甚至会影响到以后的生活,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