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孩子的粗鲁行为见招拆招了。
招一:现场指导,外化于行。
有了交流原则,下一步就要实际演练,外化于行。一方面,通过亲子推拉游戏,以及角色置换游戏,模拟实际环境,使伊伊熟悉交流的流程和力度;另一方面,多带她和小伙伴交流,对于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做好防范,并现场指导。比如院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玩具,料想伊伊肯定会感兴趣,我于是抢先一步:“这个玩具看起来不错,伊伊想玩吗?” “嗯!” “那是谁的呢?” “航航弟弟的。” “玩前需要……” “问问航航弟弟!” 我于是带她到航航跟前,在亲自征得航航弟弟同意后,伊伊就准备上车了,这时,我又拉住她:“这是航航弟弟的车,如果他想玩了呢?” “我就让给航航弟弟。” “嗯,好的,上车吧!” 后来的流程便都在预想中了。
招二:善加鼓励,内化于心。
孩子的情绪是不稳定的,只有将交流原则内化于心,获得孩子自身认同,才能巩固外化于行的成果。我的方法是及时鼓励,每当伊伊按照交流原则,与小伙伴们和谐相处时,我都会向她竖起大拇指:“伊伊控制了情绪,战胜了自己,你真勇敢!”回到家后也不忘向家人夸赞一翻,伊伊听到后虽有点不好意思,但是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如果行为反复,情绪失控时,我还是把她抱起,与她共情后,温柔地告诉她:“伊伊这次没忍住,下次再试试!”
招三:用共情的方式尊重孩子捍卫权利的情绪。
科恩博士在《游戏力2》中说:“有些情绪让人高兴,有些让人不高兴,但情绪没有对错之分”。孩子有了情绪,首先应该尊重并接纳。“女汉子”是沾火就着的脾气,而我这个“温柔妈”恰恰善于灭火。有一次,伊伊又对一个要靠近她物品的小朋友下了手,我一边握紧伊伊尚在挥舞的小拳头,一边向小朋友和她的家长道歉。然后我抱着大哭的伊伊到了没人处,把她搂在怀里,抚摸着她颤抖的脊背,缓缓说:“伊伊看见小朋友过来,很紧张吧!妈妈知道你想保护自己的玩具,所以没有忍住。” “嗯,伊伊没忍住。”伊伊的情绪平静了些。 “以后要忍不住的时候,可以像妈妈这样,数1-2-3-4-5,然后深呼吸试试,很好用的哦!”我没有急着给她讲道理,而是先帮助她舒缓情绪。
招四:通过游戏的方式打造适合孩子的交流工具。
当天晚上的亲子互动时间,我决定和她来个角色扮演,我说:“你是伊伊,我是白天那个小朋友。” “好好好!”伊伊来了兴致。于是她装着在玩玩具,我边靠近边嘀咕:“这个姐姐的玩具可真好看,我好想摸摸呀!姐姐,你的这个玩具可真好看,能借我玩一下吗?” “不行!” “那能让我摸摸吗?我不拿走。” “行,你摸吧。” “好,谢谢姐姐。”然后我恢复了妈妈身份,对她说:“伊伊你看,小姐姐也许就是想摸一下,不用那么紧张,对吧?” 伊伊没说话。第二天晚上,我又推进了一步,拽上了伊爸在伊伊面前表演剧目,我扮演伊伊坐在车里,伊爸扮演一个抢玩具的小朋友,抓着车不放还要推走。我大声说:“这是我的车,你要用的话需要经过我同意!” 伊爸配合地说:“我就要拿,就要拿!” 我用力把他的手从我的车上掰开,“你再不松手,我就对你不客气了!”然后举起了拳头晃了晃,伊爸被吓退了。伊伊看得很过瘾,我顺势开始灌输交流原则:“别人的东西要征得同意才能动,自己的东西,你有权保护,但不可以先动手,即便动手也只能拉和推,不能打眼睛和脑袋。”
网友评论:
孩子要从小注意性格的培养。
小编总结:“共情+家庭游戏+现场指导+鼓励”的方式,经过三个月的不懈实践,现在的“女汉子”已经极少出现伸手打人的情况。其实,“女汉子”也好,“熊孩子”也罢,也许只是一个阶段的代名词,我们需要做的是保持平和的心态,给她们无尽的爱与鼓励,然后温柔的轻推,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最终获得人际沟通方面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