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励孩子努力向上,没有压力会使人疲乏、懒散,但压力太大会使孩子身心无法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考试焦虑和作弊以及青春期烦恼的问题,有不少学生还有性格狭隘、孤僻、懒惰和任性。做父母、师长的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压力。
心理学家指出,对青少年来说,父母是最重要的影响力量。这里给父母们提出五点建议,相信对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会有帮助的。
(一)理解孩子劳累的心
如果孩子开始去学习班或者运动场之后变得爱哭闹,就要怀疑是不是新环境造成的。适应新环境对任何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在陌生的地方跟新老师和新朋友们一起相处,有时会觉得很累。这时,妈妈应该观察是不是孩子不适应新环境,可以倾听孩子的想法。妈妈可以说“妈妈去新地方的时候也会觉得累。看来宝宝也一样呀。”然后让孩子说出什么事情让他觉得累了,这样妈妈就可以根据情况想出对策。
(二)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比如不跟别人一起逃学、不跟着别人作弊、抽烟、抄作业等等,就因此而受到嘲笑,甚至会受到孤立,感到恐惧、不知所措。这时,父母应当教导孩子要坚持原则,不对的事一定不能做,让孩子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三)分享自己这般大年龄的经验
父母自己小时候肯定也遇到过和孩子现在的情况,和孩子坐下来说说自己当时怎么做的,当孩子知道了父母原来也常常会面对压力和烦恼的时候,他们对父母所说的话就比较容易听进去了。父母告诉子女自己是怎样应付压力的,那实际上是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也就增强了孩子克服压力的勇气和信心了。
(四)培养孩子的自尊。
培养孩子的自尊可以加强他们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比如让孩子发表一些建议,把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事情交给他自己去做,并且重视孩子的想法和言行。这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好方法。孩子有较强的自尊就会有勇气、胆量和辨别力,不会同流合污。
网友评论:
孩子在中小学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多和他们交流沟通,不然在这个叛逆期很容易让孩子变坏。
小编总结: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你能够及早发现并且加以恰当的引导,善于运用以上5把钥匙,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就不会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也就能够轻松愉快地度过少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