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越来越受到诸多年轻父母的青睐。然而随着早教行业的发展,眼花缭乱的早教机构却让家长们无所适从。与此同时,早教机构的收费、师资力量以及办学条件缺乏统一的标准,且由于很多家长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对于早教机构服务质量的评判也无从谈起。
与此同时,早教机构的收费、师资力量以及办学条件缺乏统一的标准,且由于很多家长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对于早教机构服务质量的评判也无从谈起。
早教选还是不选,是个难题!
一堂“体验课”,把大人累得够呛
市民侯女士的孩子已经有一岁了,在小家伙8个月大的时候,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曾经带着孩子参加了某知名早教机构的体验课。
“一节课一个小时,就在里边抱着孩子跑过来跑过去。一会儿举高,一会儿低下来,一会儿这个追那个,一会儿又反过来……太累了,一节课下来我出了 一身汗。”侯女士说,“最大的感受就是家长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如果有关于家长的培训,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或许效果会更好。”
侯女士告诉记者,对于早教而言,孩子毕竟年龄小,去了之后先适应环境就得花费好长时间,等他把环境适应好了,这节课也上得差不多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家长对于早教机构的态度同样褒贬不一。有的家长认为,早教可以帮助孩子开拓视野,对于孩子的性格养成有一定的作用。然而,即 便是已经选择早教的家长,心里也是有些不踏实,一位正在带着孩子参加早教的女士告诉记者,“尽管参加早教,但是效果不好说。”同时又有家长认为,仅凭每周 一两个小时的早教作用不会很大,家长自身的言传身教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全国早教机构排名早教对孩子的好处怎样爱你的孩子女人40还能生孩子吗孩子早教方案早教课程什么好孩子什么时候去早教好中国最有名气的早.。。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教
早教背后标准难统一
“早教班?上不起,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泉城广场上,一位带孩子的父亲告诉记者,“很多人都说早教有好处,但是收费太贵了,一堂课有的就要上百元,那都是针对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的。”
记者以家长的身份,分别咨询了几家不同的早教机构,每堂课的价钱也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而有的则正在酝酿涨价。这在很多家长看来,有些早教班的价格显然已经高出上幼儿园的费用。
侯女士告诉记者,尽管自己对一些所谓的早教课并不感冒,然而在报名现场,她却发现报名的人数“超多”,“8000元一年,都得排着队挨号。但我并不知道这种收费标准是怎么定的。”
不仅如此,一家早教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这里年龄最小的只有40多天。”年龄这么小,又能学到什么?到底多大的孩子适合早教?这些问题在很多家长心中都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对于早教,一位网友“ivy老师”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一个专业早教机构的老师,只对自己正在上的课程有了解,对儿童发展敏感期和育儿知识丝 毫不了解,如何称得上"专业"?而我们的身边却有很多这样的早教机构……”记者了解到,早期教育机构里面,教师的职业认证和专业训练缺乏统一的专业标准。 相关专家表示,在育婴师资格考试中,为了提高通过率,众多机构大都只讲授课本上的知识,考试也非常程式化,比如某个阶段玩什么游戏。显然,如果单纯为获得 资格证书而进行“填鸭式”的培训,这样的老师离“专业”还有一段距离。
行业还需更多引导
记者了解到,由于缺乏行业规范和统一标准,许多家长在挑选早教机构时,更多的是依据机构自身的广告宣传和品牌影响力,对于其教学质量或是服务质 量更无从评判。与此同时,由于针对早教缺乏明确的规范性文件,如行业的门槛设置、从业人员的资质以及教材的选用等,因此,对于早教行业的监管基本上处在空 白的状态。
这位专家表示,现有条件下,在挑选早教机构时,首先要看其资质,再就是要关注其卫生情况和老师的教学情况。比如,关注教具的数量和种类是否丰富,是否够生活化;关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么做等内容。
山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丁海东教授表示,早教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家长传导给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家长的培训更为迫切,因为早教并不能取代家长的作用。“早教确实是一个大市场,存在有一定的需求,但是需要加以规范,需要正确理念的引导。”丁海东说
另外,家庭个人早教也存在许多误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长早教长犯的错误: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
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
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
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
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
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
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7、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想吃麦当劳,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吗?不一定。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宝宝觉得一切太顺利,而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从中获得的乐趣也没了。
正确做法:
宝宝想要买某个玩具,可以对他说,假如坚持一周都去幼儿园,妈妈就买给你。要是宝宝想吃麦当劳,可以告诉他生日的时候在这里开生日PARTY。这样让宝宝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追求的愿望。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承诺,不能骗宝宝。
8、父母替宝宝道歉
二三岁的宝宝一起玩时,宝宝把别人打哭,这时有些父母会挺身而出,替宝宝道歉。这样一来,宝宝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他长大后不会自己承担责任。
正确做法:
做错的事情,父母要及时纠正宝宝,因为宝宝不知道哪样做是正确的,哪样做是错误的,正误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诉宝宝打人是不对的,要向人道歉,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他记住,明白对与错。
9、与出生不久的宝宝说话没必要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婴儿听觉研究专家发现,婴儿脑内的“听觉地图”大概到1岁左右完成,在此期间,给零岁婴儿输送越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婴儿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
正确做法:
当给宝宝穿衣服时,当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时,要和宝宝说话,告诉他:“妈妈在给你换衣服,凉不凉啊?伸伸小胳膊、抬起头”等等。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与孩子多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当到了一定时候宝宝的语言会突然爆发,于是很多话都会说了。
10、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有些父母总是在教育宝宝上不能达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总是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说情;或者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有的父母因为教育宝宝的问题,还会互相指责,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产生投机心理,谁护着他就找谁。
正确做法:
作为夫妻双方,在教育宝宝上要一致,私下多沟通,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争吵。当一个人教育宝宝时,即使说的不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指责。
11、父母的冲突不会影响婴儿
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夫妻当着学龄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紧张的事。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当着初生婴儿或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争吵,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思想或情绪。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家庭中父母冲突升级时,8个月至2岁间的孩子都会变得非常着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间的冲突。2岁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间或陌生人之间的吵架场面后,会很快地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气势汹汹地说话和争斗,行为举止变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见,父母应尽量避免在任何年龄的孩子面前争吵。
正确做法:
当在宝宝面前时,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觉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门,当情绪平静了再回来。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大吵大闹。
12、物质奖励
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地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
正确做法:
当宝宝能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夸他:“你真棒!”或是亲一亲他。
网友评论:
早教学问大。不能盲目去搞,一定要擦亮眼睛,真正对宝宝好才去实行。
小编结语:相关专家表示,家长期望通过早教来弥补自身知识的不足,以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但是早教机构关于自身的一些宣传,存在一定夸大的成分,不可避免的有商业动机在里面,但是由于家长没有专业背景,很难做出判断;另外,家长自己在对孩子进行早教时,一定要搞清楚这些做法是否正确再去实行,防止对孩子造成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