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婚姻故事,为很多人知晓,徐志摩的结发妻子张幼仪,却鲜有人知。
张幼仪出身江苏名门,受过新式教育,她性情温和善良,长相明眸清丽,知书达理又遵传统守孝道,她对徐志摩并不了解,他们的婚姻,是父母定下来的。
徐志摩拒绝这门亲事,但经受不住祖母苦苦哀求,忍痛接受了。于是,15岁的张幼仪就辍学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婚后不久,长子徐积锴出生,徐志摩便赴英国读书,他很少给新婚妻子家书。
嫁进徐府的张幼仪,委曲求全独守闺房,小心翼翼敬奉公婆,天长日久维系无爱的婚姻,她不甘这样无端受伤害,于是漂洋过海到了英国。其时,徐志摩一心追求林徽因,拒不接受张幼仪苦劝和阻挠,提出离婚。
张幼仪不愿忍受缺失爱情的凌迟,不恋战,也不呼天号地埋怨谴责,虽然身怀有孕,她还是慨然应允徐志摩,结束了他们七年的婚姻。
在被我们称为暗淡乱世的民国年代,处于弱势的女子张幼仪,顶着遭受遗弃的压力,带着年幼的儿子,还默默地服侍着徐志摩的父母,坚韧地生活着,她对于徐志摩与林徽因的传闻,以及前夫再娶陆小曼,宁愿委屈自己,也一直闭口不谈任何看法。
张幼仪在离婚之后,出乎人们意料地绝地转身,重新开启自己新的人生。她首先做出的惊人之举,是远赴德国柏林,学习德语,并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
几年之后,徐志摩欧游时经过柏林看望张幼仪,得知他们次子去世的噩耗,看到张幼仪在接连遭遇沉重怆痛后,却能从谷底越起,对于这位独立成熟的前妻,产生了敬重,新增了友谊情愫。
徐志摩在36岁不幸飞机遇难,作为前妻,张幼仪还无怨无悔地尽责,养育他们的孩子,以寄女的身份照顾着她的前公婆。徐志摩在台湾出版的全集,也是张幼仪亲自指导整理编辑出来的。
来自江南小城的张幼仪,是一位多么豁达大气拥有大爱的女子。她身处妇女属于弱势的年代,又在情爱、婚姻、子女方面历经挫折,没有在伤悲中沉沦,没有绝望,伤痛让她清醒,不幸给她教益。
她在苦难中成长,经受离婚丧子之痛之后,虽然过了女人一生大好年华,她隐忍发愤,更为励志,她搏风沐雨,鲜花重放,成为铿锵玫瑰,很快开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璀璨。别人眼中的弃妇,她却用自身行动印证,她并不是错过季节的秋天一把扇子。
1920年初冬,一艘打中国来的轮船缓缓驶向法国马赛港。一位中国少妇走下船。时值20岁、婚龄5年的张幼仪,奉公婆之命打硖石来,投奔在英的徐志摩。
徐志摩皱着剑眉注视着一别2年的张幼仪,在附近商店,替张幼仪挑了一套衣鞋。旧物被他随手扔到箱子里,扔得她心一痛。
沙士顿日子当然非意想中的郎情妾意。
老年的张幼仪回忆道:“我来英国的目的本来是要夫唱妇随,学些西方学问的,没想到做的尽是清房子、洗衣服、买吃的和煮东西这些事,”“我没法子让徐志摩了解我是谁,他根本不和我说话……”
沙士顿时期的张幼仪,是那么惶惑,她想讨他喜欢,却苦于找不到途径;她想抓牢他,却眼睁睁看着他越飞越高。
来年春季,伦敦大雾初霁,徐志摩宣布带女友来家做客。“女友”对张幼仪来说,无疑是敏感字符。“我那一整天都面临着徐志摩女朋友的威胁……我料想她会讲流利的英文,也可能和徐志摩一样雅好文学……”
她眼中的情敌,短发,暗红色的口红,毛料海军裙装。让张幼仪差点笑场的是,伊人绣花鞋里的小脚!她第一次思考自己的命运:我并没有双小脚,也读过书,我学的东西可以和这个女人一样多!
这种声音,对弱势的张幼仪,多么难能可贵!他将她逼至人生的墙角,反逼出她的诘问与质疑。
于张幼仪而言,正是这种隐性婚姻杀手的悍然出场,让她心生不甘,激发她的斗志,试图超越自我。
得知她有孕,他反应激烈:“打掉!”她担心道:“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耶。”徐志摩冷冰冰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从逻辑上说,徐志摩是以“归谬法”来驳斥张幼仪的观点,驳得好。但作为女人,我的心为这句话颤栗!徐志摩一生说过许多聪明话,这是最不诗意、最无人性的混账话!
谈判不成,徐志摩撇下妊娠反应厉害的张幼仪,云游四方。
不难想像张幼仪的困境。经济、生理、心理的多重危机。
张幼仪带着一颗破碎的心辗转德国。边工作边学习,学得一口流利的德语,她严肃的人生理念契合德国人严谨的工作作风,找到了自信,找到了人生支撑点。
张幼仪将自己一生分为“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去德国以前,凡事都怕;到德国以后,变得一无所惧。
我同情那个如鼹鼠般躲在婚姻地洞,惶恐不可终日的沙士顿主妇;我更喜欢那个“一无所惧”的张幼仪。人生的风雨劈头打过来,她笑出了强者的风采。
1926年,张幼仪已完全摆脱了离婚的阴影,她以一位干练的现代女性面孔出现在徐志摩眼前,令他大为激赏。她成功刷新自己在徐志摩心目中的形象,从这时起,他以她为荣。
1926年,张幼仪回国,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兼云裳时装公司的总经理,事业登上鼎峰。
1931年11月18日,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失事。
张幼仪送挽联:万里快鹏飞,独憾翳云遂失路;一朝惊鹤化,我怜弱息去招魂。不惯抒情的张幼仪,真情偶尔流露,令人动容。她一诺千金,尽心服侍徐志摩的双亲,为其养老送终;精心抚育儿子徐积锴,终使其成才。1949年上海解放,张幼仪赴香港定居,方中止寄钱接济陆小曼。她说,照顾陆小曼是我儿子的责任。
1969年,张幼仪亲赴台湾,找到梁实秋、蒋复璁——梁实秋是赏识徐志摩的文友,蒋复璁是徐志摩的表弟。她说,希望你们两个出面,给徐志摩编一套全集,资金由我来出……30多年后,徐志摩全集终于面世。
这位被自己男人看不上的女人,才子徐志摩的“弃妇”,几乎在身处绝境时毅然转身,成为一个受人尊崇的强人。解放前夕,张幼仪赴香港,1953年,香港中医苏纪之向张幼仪求婚,她写信到美国征求儿子徐积锴意见。
她认为:“我是个寡妇,理应听我儿子的话。”此时徐志摩已死去二十年。成为土木工程师的儿子给这位“孀居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的母亲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回信,称“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后来,张幼仪与苏医生成婚。在她暮年,曾和苏医生一起,到英国康桥、德国柏林故地重游。她站在当年和徐志摩居住过的小屋外,感慨万千,她没办法相信自己曾那么年轻过,并历经那么多人生荣辱沧桑。
张幼仪与第二任丈夫共同生活了28年后,苏医生去世,张幼仪赴美来到儿子家,度过她人生最后岁月,于1988年病逝于纽约。
网友评论:
我不希望张幼仪的缺点让太多人知道,她是一个能干的人,也基本上是一个正直的人,只是太计较太精明了,精明过分,人情味就不够了。
小编总结:我同情那个如鼹鼠般躲在婚姻地洞,惶恐不可终日的沙士顿主妇;我更喜欢那个“一无所惧”的张幼仪。人生的风雨劈头打过来,她笑出了强者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