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哦,我一下子兴奋了。猜了半天那两个小男生是谁谁谁。终于让我猜到了一个。
小泥向我表示忠诚:“妈妈,我当然不会喜欢他的!”
我脱口而出:“我觉得他挺好的呀!”
然后想起我当妈的身份,换付严肃的面孔告诫她:“当然你们现在还不晓得什么是喜欢,就是一种纯粹的同学之间的欣赏,你看,你学习还算中上,脸蛋长得也还行,就是性格差点儿,有个把小男生欣赏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也不必非得往男女朋友上看嘛。对不对。”
小泥十分感叹地说:“是呀,我就很讨厌班上的人乱说,几个男生一起就起哄谁喜欢谁之类的,太恶心了!”
因为感觉沾染了纯洁的友情,所以她觉得“恶心”。
好罢,我准备了大堆的“不准早恋”之类的说辞,完全派不上用场,小泥自己就给PASS掉了。
说起所谓的早恋,我真心觉得有大半以上是家长紧张所致,他们都不懂得什么叫恋,我们就把他们推作堆了,出于不解、愤怒、逆反心理,不给你来个真的早恋真心对不起我们的“期盼”啊!
早恋的类型可以归纳为8种:
第一种,爱慕型,即青少年之间由于爱慕对方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根据爱慕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仪表型,就是由于爱慕对方外在的仪表而产生的早恋;专长型,就是因为爱慕对方的能力专长而产生的 早恋;品性型,就是由于爱慕对方的优秀品性而产生的早恋。
第二种,好奇型,即由于对异性的好奇心而产生的早恋现象。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是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性意识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由于生理发育和性成熟,很容易产生性冲动,对异性变得很敏感,渴望了解异性的心理和生理,了解异性对自己的态度。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就 想结交异性朋友,建立"恋爱"关系。
第三种,模仿型,即因为模仿别人的行为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模仿的对象主要来自社会生活,影视作品和报刊书籍。
第四种,从众型,即迫于周围人的压力产生的早恋现象。周围人是指所出的同年龄群体。
第五种,愉悦型,即为了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早恋现象。青春期男女之间的密切交往,往往会给双方带来愉快的体验,这种愉快的体验会进一步促进青少年之间的密切交往,逐渐转变为早恋。
第六种,补偿性,即为了获得感情补偿和排解受挫的情绪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感情补偿是指青少年在学业上或感情方面受到挫折时,出于争强好胜的心理,或者为了摆脱感情创伤,一些青少年就想用早恋的方式排遣受挫的情绪,从异性那里获得感情补偿。
第七种,逆反型,即由于青少年在两性交往中受到别人不恰当的干预所产生的早恋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心理就是"你们不许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正常的异性交往会迅速向 早恋关系发展。
第八种,病理型,即由于病理原因而产生的早恋现象。在当代社会,由于营养过剩、一些食品中含有性激素的作用,或者生理上的疾病、家庭遗传等原因,造成一些青少年身体早熟,身体外观像成年人,或者心理早熟,或者性变态心理。这些都会诱发青少年的早恋现象。
18岁之前,我会直接告诉她“不行”。为什么?
第一、人的一生很长,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我们总得有一个规划,像我老年了我就拿退休金养好身体,不给女儿当累赘,我不能等年老了再发现老无所为,拼命创业,拖垮身体,而年轻却浪费光阴无所事事吧?这个阶段你叫学生,就是以学为主,所以其他事情我是不主张的。
第二,感情的不稳定。说是恋,到底是不是恋,你当真明白吗?拿着一份不明所以,不明未来的所谓“感情”,你真的觉得比妈妈的意见重要吗?你说你们是真爱?那我相信这份真爱等到18岁以后,也依然是真爱。等18岁以后再带给妈妈看吧。
第三,法律都规定:18岁才算成年,18岁之后还未算成熟,18岁之前更不用说,生理,心理都得我这个监护人呵护着,看管着,所以,你看,法律都店在我这边,你当真得听我的。
网友评论:
早恋,绝对是家长心目中的禁区。怎么处理才是科学合理又不引起孩子的反感?这绝对是一个严肃的课题。
小编结语:如果在18岁之后,我会告诉她:来,让我看看这个男生的品性如何,然后在不影响你健康、学业的情况下,你可以让这份喜欢漫延,当然不能过火。我觉得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类型看看,如果当真是恋上了,是属于什么恋。知己知彼嘛,不要急着去反对,你连反对什么都不知道,怎么有理有据地打赢这场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