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和嫁妆,都是带有民族风俗特点的一种习俗。彩礼指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的聘金和聘礼,表示其欲与对方缔结婚姻的诚意;而嫁妆则是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到丈夫家去的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各地风俗不同嫁妆也就不同。婚嫁之中男方要送彩礼、女方要陪嫁妆,这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而且在当今时代,仍盛行在我国的各个地区。彩礼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必须是基于当地的风俗习惯,为了最终缔结婚姻关系,不得已而为给付的,其具有明显的习俗性。
目前,我国法律对于“彩礼”、“嫁妆”尚未有定义。实践中,由彩礼和嫁妆引发的纠纷可不少。
关于彩礼与嫁妆返还与否的法律规定,目前主要有两个:
其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法发[1993]第32号)
该意见第18条规定:“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房屋等财物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为购置财物造成对方生活困难的,可酌情返还。对取得财产的性质是索取还是赠与难以认定的,可按赠与处理。”
其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二)》)
该解释第10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2)、(3)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对此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女方亲属陪送嫁妆的行为应认定为是赠与行为。
2、在登记结婚前陪送的嫁妆应认定为是女方家人对女方的婚前个人赠与;在登记结婚后陪送的嫁妆,女方家人未明确表示是对某方的个人赠与,则应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共同赠与,该嫁妆应认定为夫妻的共同财产,但夫妻双方对该嫁妆有特别的约定,则应依约定来认定财产的权利归属。
3、在结婚登记前陪送的嫁妆应当认定为是女方的婚前个人财产,在离婚时应当认定为由女方所有。
主要法律依据是我国《婚姻法》第18条[夫妻一方的财产]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4、结婚登记后陪送的嫁妆一般应认定为是夫妻共同财产,但双方若有财产的特别约定,则应依约定处理。
主要依据是我国《婚姻法》第17条第1款规定。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采用书面形式”。
我们在分析彩礼性质定性时,一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彩礼给付是基于当地的风俗习惯,这与无条件赠与不同,其实质是附条件赠与行为。当事人一方给予另一方彩礼时,往往给付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即欲与对方缔结婚姻关系;另一方收取彩礼的行为也表示,另一方愿意与其缔结婚姻关系。鉴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已对彩礼的返还进行了明确规定,
因此,在实践中,应从法律规定角度掌握。
2、彩礼给付与“借婚姻索取财物”、“包办、买卖婚姻”不同。彩礼给付是合法行为,而“借婚姻索取财物”、“包办、买卖婚姻”为违法行为。
3、彩礼给付受法律保护,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彩礼给付行为不能反悔;而婚约没有法律强制性,即使当事人订立后一万不履行,法院也不予受理。
由于实践中,彩礼的给付人和接受人并非仅限于男女双方,还可能包括男女双方的父母和亲属,这些人均可成为返还彩礼诉讼的当事人。
对于实践中可能存在的以男女双方为原、被告的彩礼返还诉讼或在涉及彩礼返还的离婚诉讼中,被告提出原告不是实际给付人或自己不是实际接受人的抗辩,由于彩礼给付实际就是以男女双方为利益对象或代表,因此人民法院对此抗辩可不予采信。
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10条第(l)项的规定,男女双方未办理婚姻登记的,彩礼应当返还。实践中男女双方可能基于对法律规定的不了解而仅形成同居关系,但是法院释明相应法律规定后,男女双方基于感情状况可能愿意补办登记。若人民法院简单地判决返还彩礼反而有失公平,或容易引发矛盾,因此在审理上述情形的彩
礼返还案件时,人民法院应根据个案实际情况,必要时可以向同居的男女双方释明法律规定,在其不补办结婚登记的情况下,可判决返还。
虽然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10条的规定,当符合条件成就,已给付的彩礼应当予以返还,但在实际生活中,已给付的彩礼可能已经用于购置双方共同生活的物品,事实上已经转换为男女双方的共同财产,或者已在男女双方的共同生活中消耗。
【案情】
2006年春,原告董某与被告张某经人介绍相识并确立恋爱关系,订婚期间,被告张某家共接原告方见面礼2800元,衣服款2000元,上下车礼2100元,磕头礼3700元,2007年月11月,在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两人按农村风俗举行了婚礼,三天后,两人发生矛盾,张莹出走,原告索要彩礼未果,诉至法院,答辩时,被告提出原告应返还自己的陪嫁物品,并向法院提起反诉。
【审判】
虞城县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张某收受原告方见面礼2800元,衣服款2000元,上下车礼2100元,有证人证言及双方当事人陈述相互印证,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上述彩礼款6900元,被告方应予返还。磕头礼3700元,因系当事人亲属对两位新人的贺礼,依据婚姻法的精神应认定为原告董某与被告张某的共有财产,应依法平均分割,被告的嫁妆系女方个人财产,原告方依法应当予以返还,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因没有足够证据,本院不予支持。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对此案作出了判决。
此案,双方当事人均没有上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网友咨询一:关于婚姻彩礼咨询
结婚9个月因吵架离家出走一个月 回来三个月 进一个月我老公因我和朋友喝了两次酒 就打了我两次 而且不断的和我要彩礼 还吧我的首饰强行扣留不给我了 我家还有两万彩礼没返还 我老公现在以家暴要求返还 请问我的彩礼应不应该返还男方
婚姻帮律师解答:
婚姻法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如果你属于以上情形,且双方已在一起共同生活,对方主张返还彩礼时,你可以适当返还。
网友咨询二:嫁妆属于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
想问一下,结婚后,嫁妆属于共同财产么?
婚姻帮律师解答:
嫁妆算婚前财产还是婚后财产要根据情况来判断,如果是二人在领取结婚证之后购置并且双方没有对嫁妆的归属作出约定的,按照《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除了法定和约定的属夫妻一方所有的外,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如果是在领取结婚证之前购置并且双方对该财产的归属没有约定的,属于一方婚前财产。因此离婚时嫁妆根据上述原则分割。
但在司法实践中,嫁妆一般视为女方的婚前财产,因此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女方为结婚购置的嫁妆,虽然是在结婚登记以后,举行结婚仪式之前购买,但夫妻双方没有实际生活在一起,没有共同的劳动和收入。购买财产的资金大多是女方的父母或其他的近亲属,少数也有夫妻一方婚前个人的收入。在审判实践中,离婚案件的当事人对该类财产的归属一般不持异议,认为女方陪嫁的财产就是其个人财产,男方购置财产就是男方的财产。这样处理起来也比较符合风俗习惯,当事人容易接受,也可以避免矛盾激化,符合公序良俗的要求。
小编结语:我们在处理涉及彩礼返还的案件时,就应当返还的范围而言,要根据已给付的彩礼的使用情况,并看彩礼是否在男女双方共同生活中发生了必要的消耗,婚姻关系或同居关系存续期间的长短等具体事实综合把握。在处理方式上也应当灵活运用,特别是彩礼已转化为共同生活的财产时,可将彩礼的返还与分割共同财产一并考虑。在分割中体现彩礼的返还。彩礼和嫁妆的分割及返还问题就介绍到这里,更多彩礼和嫁妆的相关问题可以拨打婚姻帮全国客服热线:4006-520-255,我们有资深的婚姻家庭律师为您答疑解惑。